美国为何日渐衰退?原因简单,克林顿之后的美国总统少有真正治国
美国真要“塌房”了吗?为什么越来越差呢?别笑,现在甚至连超市里的一颗白菜都得掂量三遍。曾经令全世界仰视的“灯塔”,如今连自己民众的基本生活都快保障不了了。从90年代那个“人人有房、股市天天红”的黄金岁月,到如今国债突破36万亿、工厂纷纷倒闭、通胀让人喘不过气来,美国是怎么一步步把自己推向崩溃的呢?
首先看看克林顿当总统时的情况。90年代末的美国,可以说是辉煌的时代。经济不断增长,政府不仅不欠债,还能结余一点“零花钱”。失业率低至4%,普通家庭的收入年年增加,硅谷的程序员们刚刚崭露头角,微软、英特尔已经成为全球的行业标杆。底特律的工厂机器轰鸣着,1700万个制造业岗位稳定如磐石。北美自贸协定签订后,贸易额迅速翻倍,美元印刷得如流水般,全球各国争相购买“美国制造”。那个时候的美国,简直是全球公认的大哥大。谁不觉得美国是天命所归呢?
但美好时光没持续多久,小布什上台后局面急转直下。911事件发生后,他毫不犹豫地启动“复仇模式”,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迅速展开。结果呢?光这两场战争就花掉了2万多亿美元;整个反恐战争的账单,研究显示可能高达8万亿美元!钱从哪里来呢?借来的!国债在他任内翻了两番,从5.6万亿飙升到近12万亿。更为荒唐的是,他一边打仗花钱,一边为富人大幅减税,2001年和2003年两次减税,共计1.7万亿美元直接流入华尔街的口袋。财政盈余瞬间变成赤字,金融监管大开绿灯,银行随意放贷,次贷泡沫不断膨胀,像极了吹到极限的气球。不错,差距就这样拉大了。
直到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股市从14000点暴跌一半,失业率飙升至10%,570万个制造业岗位一夜之间消失。底特律的工厂关闭,工人失业,排队领取救济粮。小布什呢?任期一结束,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烂摊子,连个“对不起”都没有。这时,奥巴马带着“希望”上台了。他投入近8000亿美元进行经济救助,救活了银行和汽车制造商,经济有所恢复,但恢复速度慢得像蜗牛。GDP年均增长率只有2.3%,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显得有些尴尬。他推动了医保改革,医保覆盖面扩展了,但看病依然贵得让人心痛,普通人依然不敢生病,工资没有增长,药价却翻倍。更严重的是,他没有触动制造业的核心问题。在全球化大潮下,工厂依旧向亚洲转移,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美国的制造业岗位加速流失。虽然表面数据有所回升,但普通民众的生活愈发艰难,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社会分裂愈演愈烈,红蓝阵营的对立让人心生恐惧,连邻居见面都得避开。
接下来,特朗普登场了,他喊出“美国优先”的口号,激起了选民的情绪,但实际情况呢?口号喊得震天响,做的却是富人喜欢的事。他2017年进行大幅减税,将企业税率从35%降到21%,股市立刻暴涨,道琼斯指数从2万点飙升到3.6万点。但制造业呢?并没有见到更多新厂房建成,制造业岗位依旧停留在1200万的水平。此外,他还对中国、欧盟加征关税,钢铝税分别提高了25%和10%,口口声声说要保护本土,结果呢?根本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供应链乱成一团糟,企业成本急剧上升,最后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你去超市买罐头,价格悄悄上涨了10%。这不是保护,而是“精准割韭菜”,谁能受得了这种情况呢?2020年疫情来临,经济一度崩盘,GDP萎缩了3.4%,失业率冲到14.8%。此时,特朗普发放了每人1200美元的支票,听上去暖心,实际上却将国债推高到27.7万亿美元。拜登上任后,他本想“拨乱反正”,但却过于激进。他推出了1.9万亿救助计划和5500亿的基建法案,虽然钱撒出去,2021年GDP反弹了5.9%,但通胀也随之爆发,从1.4%飙升至9.1%,创下40年来的新高!民众发现,工资没有上涨,房租、汽油、牛奶却轮番涨价,这样的生活谁能忍受?此外,军费每年打破纪录,2023年高达9160亿美元,但航母却频频停运,维修排到2030年都修不完,这让人简直崩溃。美国的国债一路飙升,达到了36.2万亿美元,占GDP的130%,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背负10万美元的债务!想想都令人喘不过气来!更荒谬的是,他一边喊着“重建美国”,一边忙着推行绿色新政,给乌克兰送钱,国内最关心的就业、物价、教育等问题反而成了“次要议题”。最终,经济数据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普通百姓的生活却越来越艰难,这不正是典型的“经济好,百姓苦”的情况吗?更喜剧的是,2025年特朗普居然再次回归,继续执政。在刚刚上任三个月,他的关税大棒比上次还狠:3月签署行政令,4月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普遍关税,5月钢铝税直接加到50%!消息一出,道指单日暴跌超1000点,华尔街一片哀嚎。经济学家纷纷预警:这种操作可能使通胀重回5%,超市里的意大利面、洗衣液、玩具都要涨价。牛津经济研究院直接表示: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将导致投资萎缩、消费者信心崩塌,美国不仅会拖累全球经济,连“全球霸主”的形象都将崩溃。
如今,各国嘴上还叫着“大哥”,背地里早开始寻找替代方案,人民币跨境结算加速、金砖国家扩容、去美元化进程加快……美国的“朋友圈”正在悄然缩水。曾经的盟友们,如今都在暗中备胎,不得不如此,毕竟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归根结底,美国的问题从来不是外部敌人太强,而是内部的“飘”太久。过去三十年,从布什到拜登,每任总统的政策要么集中在战争上,要么围着华尔街转,要么围着选票转,唯独没有关注过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制造业的空心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每一任总统都在“拆东墙补西墙”,直到最后墙倒了,才意识到根基早已腐烂。而我们呢,一直坚持制造业立国,稳就业,保民生。即便外部风浪再大,老百姓的饭碗依然稳稳端在手中。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