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美专家:美军已发现解放军的短板,不用飞机大炮就能打赢数字战争

2022年11月,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专家在《国家利益》杂志上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他觉得,解放军在南海看着架势挺大,其实有个软肋。

这个软肋就是,对于那些零零散散的小船,他们的眼睛跟不上。

南海那片地方,海域辽阔,岛礁跟撒芝麻似的,到处都是。就算兵力再多,也不可能把每个角落都看得死死的。

文章作者的算盘打得很精。他认为,美军正好可以利用这个空当。大部队进不去,那就派小股部队,像海上打游击一样,在岛礁之间钻来钻去。

这些小分队,靠的不是枪炮,而是数字技术。他们可以干扰解放军的通讯,让雷达变成睁眼瞎。在这种“隐身”状态下,美军的小部队就能对解放军的舰船和飞机搞突然袭击。

说白了,就是用巧劲儿,不跟你硬碰硬,把你耗得精疲力竭,最后逼你退回大陆,把航道让出来。

这套听起来有点像电影情节的战术,其实早就不是纸上谈兵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把它变成现实。

时间拨回到2020年3月,海军陆战队扔出了一份叫“2030部队设计”的改革方案。这份方案的核心,就是彻底告别过去那种开着坦克、拖着大炮的重型作战模式。

为什么要改?因为他们自己也认清了,在南海这种地方,那些笨重的大家伙根本施展不开,还容易成为对手反舰导弹的活靶子。

这套新玩法,核心就是“扔掉笨家伙”。陆战队下了狠心,把所有坦克营都给砍了,大炮和步兵也得缩编。天上的F-35B战斗机、大个头的直升机,统统往后稍稍。

省下来的钱和人,全部砸到新东西上:无人机、无人艇、反舰导弹,这些才是未来的主角。

为了把这套数字战术玩明白,海军陆战队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技术管理与分析局”。这个局的任务,就是确保那些在前面钻空子的小分队,能在复杂的电磁环境里不迷路、不断线。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让一支小部队能在48到72小时内,完成上岛部署、发动攻击、然后安全撤离的全套动作。

2023年,这套打法在日本冲绳开始试水。新组建的“滨海团”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士兵们反复演练的,就是怎么快速登上一座小岛,然后用无人机找到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美国人对外宣称,这是为了帮日本守住周边的岛屿。顺手,他们还拉上了菲律宾,搞起了联合演习。

这种改革的背后,是美军对太平洋岛链战局的重新认识。他们觉得,大部队正面硬刚,风险太高,容易吃大亏。不如化整为零,用精干的小分队去蚕食、去消耗。

新成立的“滨海团”,一个团也就几百号人。靠着两栖舰艇把他们送到岛上,剩下的补给和火力支援,就指望各种无人装备了。

美军高层认为,这种小而快的打法,既能让对手摸不着头脑,又能解决补给难题。这其实也间接承认了,中国在南海已经建起了有效的区域拒止能力,美军的大型军舰不敢轻易靠近了。

那篇专家的文章,甚至在关岛海域做过模拟推演。结果显示,这种团级单位,三次“击沉”了敌方舰船,而自身的暴露风险却很低。

听着确实挺提气。

可话又说回来,模拟毕竟是模拟。南海真实的海况,比计算机里复杂多了。季风、暗流、还有那些神出鬼没的礁石,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更重要的是,美军这套“数字突围”的设想,有一个致命的假设:对手是个站着不动的靶子。

他们自认为在算法和电磁频谱技术上有优势,可以加密自己的通讯,同时伪造信号迷惑对手。设想中,解放军的侦察机飞过来,美军小队躲在礁石后面,按下一个按钮,对方的雷达屏幕就成了一片雪花。

他们认定的那个“弱点”,也就是解放军对中小型目标的响应速度慢,是建立在过去几年的观察上的。

但情况在变。到了2024年,解放军海军的远海训练,已经把反潜和全域侦察作为重点。各种传感器的数据融合能力,比以前强了不少。

就连美国国防部自己的报告都承认,解放军在南海的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C4ISR)正在稳步提升。空中预警机和舰载雷达的配合越来越默契,过去的很多侦察盲区正在被填上。

把重武器换成轻装备,也暴露了美军自己的软肋。

滨海团靠无人导弹打一轮就跑,可补给怎么办?小岛上资源有限,弹药打光了,吃饭喝水都成问题。小分队火力单薄,一旦碰上解放军成规模的反登陆作战,光指望远程支援,恐怕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篇文章还忽略了一点,解放军在南海的岛礁机场已经连成了一张网,可以快速调动兵力。美军想靠小分队去消耗,得先问问对手的家底和耐力。论装备生产能力和导弹库存,搞对等消耗,谁先眨眼还真不好说。

到了2025年10月23日,海军陆战队自己发布了一份24页的更新文件,算是对这几年改革的中期总结。

文件承认,无人系统的部署率已经超过了80%,但原计划要组建的第三个滨海团,被取消了。转而把资源投向了补强物流和火力短板。

这说明,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问题。

同时,美军还在菲律宾、澳大利亚和帕劳等地启动了装备预置项目,想把响应时间再往前推。在菲律宾的“巴里卡坦”和“Kamandag”演习中,美、菲、日、韩四国的部队凑到一块,演练登陆和打击。

2025年4月的“巴里卡坦”演习,美军第3濒海团就把NMESIS无人反舰导弹系统部署到了岛上。架势是拉开了,但演习一结束,菲律宾方面就叫苦,说岛上的后勤保障太费劲,一场季风就能把所有计划都打乱。

盟友这根弦,也未必能绷得那么紧。菲律宾同意美军部署,但规模和地点都有限制,马尼拉更关心的是自家的经济和内部问题。

日本那边,虽然冲绳的第12濒海团和自卫队练得火热,但日本终究有自己的小算盘,不可能把所有宝都押在美国身上。

美军的计划表上写着,2027年前要在夏威夷和关岛也建立滨海团。可解放军也没闲着。

2025年7月的海军训练,已经从近岸防御转向远海作战,反潜和空中打击成了家常便饭。水下的潜艇和传感器,天上的卫星和预警机,构成了一个从海床到太空的立体感知网络。美军想找的那个“弱点”,正在被迅速补上。

说到底,美军的这套新战术,就像街头打架,专找对方的腰眼下黑手。但解放军不是木头桩子,腰眼早就练得结实了。

况且,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误判的风险极高。在繁忙的南海航道上,把民用商船错当成军舰给打了,那引起的国际风波可就不是小事了。

这场围绕南海的博弈,越来越像一场高科技的“猫鼠游戏”。美军想靠着技术优势钻空子,但对手的“网”也越织越密。前路就像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走得快,也容易摔跟头。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