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导弹夜袭以色列,特朗普突变立场,严厉制裁再临,中东紧张局势加剧
中东这地方,感觉就像一锅已经噗噗作响、滚开了的水,那个盖子啊,你眼瞅着它在上面哐哐乱跳,就是压不住了,真的压不住了。全世界的眼睛好像还都钉在俄乌那片烧焦的土地上,可谁知道,几万里外另一场风暴来得这么快,这么猛,简直就是迎面一巴掌。
加沙的惨状,说真的,已经到了没法用言语形容的地-步了,人道主义危机?这词儿都显得太苍白了。超过七十五万的人,就这么被赶出了自己的家,而那片本来就挤着上百万人的小地方,现在就是个人间炼狱。
停火谈判什么的,早就凉了。自从9号以色列把哈马斯高层给端了之后,那扇和平的窗户就“砰”的一声被关死了,还上了锁。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就这么僵着了,可谁也没想到,就在9月29号这一天,三件大事,几乎是同时,在不同地方“轰”的一声炸开,把整个地区,硬生生拽到了悬崖边上。
天刚蒙蒙亮,以色列中部,那刺耳的防空警报就跟撕裂画布一样,把所有人的梦都给搅碎了。一枚导弹,从也门那边飞过来,叫什么“巴勒斯坦-2”,多弹头,还是高超音速的,目标直勾勾地对着特拉维夫的敏感地带。也门胡塞武装这帮人,以色列不是第一次领教了,但高超音速导弹……这玩意儿的出现,不亚于直接给了以色列那个吹得神乎其神的国防体系一记响亮的耳光。
也门胡塞的军事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那是一点都没藏着掖着,直接宣布行动圆满成功。不光是导弹,还有两架无人机也钻了进去,打了以色列南边的军事目标。萨雷亚那个声明,挑衅味儿都快溢出屏幕了,他甚至还在视频里喊话,让所有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都站出来,帮帮巴勒斯坦兄弟。
这就有意思了。以色列国防军那边呢,后来宣称是成功拦截了。可那措辞,你看那措辞,谨慎得不行,模糊得要命。换在以前,任何一次成功的拦截,那不得大书特书,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们有多牛?这次这么含糊其辞,其实就跟默认了没两样:没拦住,或者说,没完全拦住。以色列那个引以为傲的防空网,真的,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这一切也不是没来由的。就在几天前,25号,以色列才刚出动几十架战斗机,把胡塞的总参谋部什么的给炸了个底朝天。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说,这是报复。报复什么呢?报复24号胡塞用无人机打他们。那一轮报复,死了11个人,伤了两百多,里头大部分还是妇女和儿童。再往前倒,一架胡塞无人机,直接冲进埃拉特的海滨长廊,在人群里炸了,伤了22个人。那会儿内塔尼亚胡正在去美国的飞机上,听到这消息,当场就下令还击。你看,这已经是胡塞一个星期里第二次成功打穿埃拉特的防御了。从慢悠悠的无人机,到如今快得看不见影的高超音速导弹,胡塞的攻击手段一步步升级,给以色列带来的冲击,是骨子里的,是安全感被彻底动摇的那种。
就在以色列被南边来的导弹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它那个最铁的盟友,美国,却在背后给内塔尼亚胡送来了一份“惊天大礼”。美国总统特朗普,扔出了一个叫“21点计划”的停火方案。这方案的核心是啥呢?竟然是要求以色列做出“痛苦且重大的”让步。
这简直是……让人下巴都掉地上了。以色列媒体说,内塔尼亚胡的团队在29号跟特朗普见面之前就感觉不对劲了,他们预感这个方案会跟以色列政府的政策,甚至跟内阁的决定,完全拧着来。最让以色列受不了的一条,是这个方案明明白白地要求,战后加沙,要扩大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参与度。
这不就是一百八十度,不,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吗!你得记得,就今年2月份,特朗普提的方案还是让美国来接管加沙,然后把那里的两百来万居民都给迁走。现在呢?他不仅要巴勒斯坦人留在原地,还要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赋权,甚至还要给未来建立巴勒斯坦国铺路。这脸变得,比翻书还快。
很明显,华盛顿是顶不住国际舆论的压力了。美国现在反过来去压卡塔尔,让卡塔尔去说服哈马斯接受方案,这么一来,这个外交皮球就狠狠地踢回给了以色列。特朗普政府的这套操作,等于是在明着告诉内塔尼亚胡:加沙这个烂摊子,你不能再由着性子搞下去了,我不管你了。
还是那一天,9月29日。当导弹在以色列上空呼啸,当内塔尼亚胡在华盛顿感受着盟友的冰冷时,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也分出了胜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几个大国联手推动,安理会投票决定,恢复对伊朗的全面制裁。
这消息对伊朗来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当时,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他本人,就在联合国现场。他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被重新套上那副沉重的枷锁,然后灰溜溜地打道回府。这对他个人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羞辱。他当初竞选的时候可是信誓旦旦,说要是解除不了外部制裁,他就辞职。结果一年多过去了,制裁非但没解除,反而变本加厉。
美国人开的条件,苛刻到近乎羞辱:让伊朗立刻停止所有铀浓缩活动,把全部的铀库存都交出来,换来的呢,仅仅是三个月的制裁暂缓。佩泽希齐扬当时就怒了,说这是“羞辱”。伊朗外长也强硬表态,说美欧搞的那个“快速恢复机制”根本就没法律效力,纯粹是政治打压。他还重申,按照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核相关的限制本来应该在今年的10月18号就永久终止了。
可嘴上强硬,改变不了现实的被动。西方这根“制裁大棒”挥舞起来,目的就是要逼伊朗回到谈判桌前。而伊朗国内呢,好像也一直没形成统一的强硬立场,总还有那么些人,对和美国谈判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就是这种犹豫和拖延,让伊朗错过了太多反制的好机会。
一天之内,就这么一天,三件大事。胡塞的导弹,把以色列的防御神话给戳破了;特朗普的变脸,让美以牢不可破的同盟出现了裂痕;而对伊朗的制裁,则可能把这个地区大国,彻底逼到墙角里去。
这三件事,看起来是三条线,但它们早就拧成了一股绳。它们共同指向一个让人脊背发凉的未来:中东正在滑向一场更大规模的冲突。一旦伊朗真的被逼急了,豁出去了,选择跟以色列甚至跟西方国家直接开干,那整个地区都会被卷进一场更猛烈、更血腥的风暴里。山雨欲来风满楼啊,接下来会怎么样,谁的心里都没底,真的,谁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