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物流门面违建遭拆,企业手续未补,执法多次提醒
说到这次柳州多家物流公司门面被拆的事,最近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有朋友问我怎么看这个事,今天我就用最实在的话聊聊我个人的理解跟看法。
咱们先把事儿捋清楚。8月底,柳州柳南区的执法人员巡查发现,有家公司在银海路与航三路交汇处的停车场里,新建了一栋四百平方米左右的建筑物。这地儿原本是一块空地,现在突然冒出来个砖砌钢架的房子,还不停有工人在施工。检查了一下,这个建筑没办规划手续,等于是未批先建。执法人员随即给发了《调查通知书》和《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
按理说,这种通知都发了,就应该立刻停工、补手续、整改。可这家公司的态度就非常有问题。通知发完,人家该干还干,不光没停,还继续盖,原本露天的框架直接盖上了铁皮瓦。据说,公司本来就想把这空间作为“停车场”,给叉车、工程车辆遮风挡雨,但就是没去走正规流程。
等到执法部门再次上门时,发现这违建已经挂了好几家物流公司的门头,明显是准备拿来做物流行业的门面房了。这下执法局也不跟你客气,当即启动了“即查即拆”,就是发现问题之后直接拆掉。
从这个过程来看,事情一点都不复杂,就是有人妄想蒙混过关,打政策擦边球,结果被执法部门逮个正着。
有人可能觉得,这不过是个临时搭建的物流门面,用来做生意、给老百姓办事,有必要拆吗?其实,这里边的道理特别简单,我觉得有几个点必须得说说。
第一,这其实不是小事,说白了是不守规矩的问题。
城市发展到现在,什么建筑能盖、能怎么盖、盖多大、用来干嘛,国家早就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这些规划和审批,既是对城市管理的规矩,也是对公共安全的保障。你一个物流公司也好、企业也好,凭啥就能不办手续随便建?今天这个说要盖停车棚,明天那个说要搞“临时仓库”,如果都学这家公司的做法,城市变成乱搭乱盖的摊子,那管理还要不要了?哪有公平可言?
第二,违法搭建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的隐患。
大家都知道,建筑这事不是一块地、一堆砖头那么简单,涉及到排水、消防、用电、安全距离,这里随便一弄,就可能带来火灾隐患、乱占公共空间、堵路影响交通这些问题。物流公司人来人往,叉车、货车、人员混杂,万一出点事,谁负责?有了规划手续,就有监管;没有手续,出了事连属地政府都很难追责。所以法律规定很明确——未批先建就是违法建筑,有权强拆。
第三,执法部门的选择,其实体现了一种“零容忍”的态度。
这两年,各地在规范城市建设、治理“违法建筑”方面都动了真格的。不是说让你不能做生意,而是你得按规矩来,把手续补齐,把安全保障到位。否则,违法成本要大大高于违规带来的好处。这也是提醒那些想“捡便宜”钻空子的企业——你能想到的“歪路”,政府比你更清楚,不要抱幻想。
第四,有朋友说,执法部门是不是太刚性了,非得“一刀切”拆光?
这一点我得澄清,现在执法程序非常规范了。通知书、调查、口头沟通,这些流程全都走过。即使是拆,也得是你明知故犯、屡劝不改,执法部门才会启动“即查即拆”。所以别觉得“拆的太狠”,实际上如果企业态度积极,按程序补办手续,哪会走到这一步?说到底,还是企业自己的疏忽和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自负”。
第五,这场现象其实也反映出一个社会管理的共性问题——一些人总想着走捷径。
我们生活中,总有人抱着“先干了再说”的鬼主意,法律法规在这些人眼里成了“参考”,碰见执法松一点就赚了,严一点才说自己“冤枉”。我觉得,这种心理非常危险。如果社会大众都默认“谁胆子大谁得利”,那最后倒霉的还是守规矩的人。长远看,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平环境也会被破坏。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违建被强拆,也是给企业和市民上了一课。你建的这个房子,本质上是“沙上起楼”,表面风风光光、实际经不起推敲。一旦政策收紧、遇到监管,轰然倒塌,还得自己承担损失。到那个时候,没人会可怜你。
说白了,做企业做生意还是要心里有杆秤,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自己要心中有数。哪怕是为了省点时间和成本,多走一步、多甄别一下,免得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
还有一点很多人容易忽略:这次事发后,执法部门专门提醒市民发现类似案件可以积极举报。这其实不是搞“运动式治理”,而是希望大家都能把守好自家门前这道防线,让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体利益。不是说你一个企业的块头大、人脉广就能搞特权,只要违建,照拆不误。
社会治理讲究的是规范和秩序,这跟行业、单位大小、资金有多少没有关系。只有所有人都守了规矩,城市才不会乱,公平正义才有根本保障。
有些老百姓可能觉得,拆个违建影响了就业。其实,只要生意合理合法,谁也不会阻拦你发展。有些情况下,如果企业确实在规划外有特殊需求,可以积极和政府部门对话,规划部门也不是“死脑筋”,也会适当考虑实际情况帮你解决问题。可你要是钻空子、不走正道,无论哪个部门都不会纵容。
从长远来看,这件事还提醒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企业经营一定要依法依规,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冒险,最终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只要你正规办手续,哪怕遇到问题,也可以正大光明反映情况、争取政策支持,这才是长久发展的根本。
大家也要明白,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的法治社会越发完善。政策不是冰冷的,但规矩也不能乱。市场经济要健康发展,必须有规矩、有底线、有标准。不然大家争着抢着乱来,社会不就没谱了吗?
这事对大家是个警钟,企业要自律,执法要严格,同时咱每个人也都要对身边的这些事有足够重视。每个人都自觉点,社会就会更好。如果总想着“法不责众”,时间一长,谁都不是赢家。
最后,我觉得柳南这次执法部门的行动是给“心存侥幸”的企业敲了个警钟——守规则才有未来。希望以后企业们都能把这话记住,生意别光盯着眼前的利益,规矩在前,才是做强做大的根本。
总之,这个事看着不大,其实体现的是城市管理的决心和法律底线。正因为有了这些“铁腕”举措,我们的城市才能越来越有序,生意才能越来越顺畅。对大多数守规矩的人来说,是好消息,对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早日醒悟也为时未晚!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