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弗里德曼:美国正在重复英国的错误!

托马斯·弗里德曼作为纽约时报的资深专栏作家,早就在国际事务上发声,尤其对美中关系和全球贸易有独到见解。他在2025年4月的一次访谈中,直指美国当前的贸易政策像是在自掘坟墓,正步19世纪英国的后尘,那时候英国作为全球霸主,却因为固守旧有模式,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导致经济影响力下滑。弗里德曼的分析不是空谈,他结合自己最近的中国之行,指出美国如果继续这种对抗性关税策略,不仅赢不了贸易战,还可能加速自身霸权的衰落。 这话听起来刺耳,但想想历史,英国当年靠纺织和殖民贸易称霸,可电力和化学工业兴起时,它没及时转向,结果让德国和美国后来居上。今天的美国,似乎也在重演这出戏码,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却忽略了全球供应链的现实变化。

弗里德曼强调,美国政策制定者对中国有误判,认为中国只是个敌对对手,这种共识基于过时的冷战思维。 实际上,中国已变成制造业强国,从电动车到光伏,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全球贸易攻击,反而让中国受益,因为盟友们开始转向东方市场。拿数据来说,中国电动车产量占世界六成以上,电池成本大幅降低,这不是一夜之间的事,而是长期投资的结果。美国这边,关税加征后,消费者负担增加,每年多掏上千亿美元。 弗里德曼在访谈里提到,他去中国看到的高科技生态,让人觉得未来不在美国本土。这种对比,不是为了夸张,而是提醒美国该醒醒,别让贸易战变成自伤游戏。

回看贸易战的进程,特朗普从2025年初就推动对等关税,先是对中国产品加10%,后来升到20%,声称这是保护本土就业。 但现实是,政策反复无常,市场压力下又暂缓部分执行,导致国债收益率飙升,投资者损失惨重。盟友反应激烈,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报复关税,美国农产品出口受阻,农民收入锐减。欧盟企业则加速在中国投资,德国车企产能翻倍转向东方。这不光是经济损失,还损毁了美国二战后建立的国际信任。弗里德曼指出,当美国忙着筑墙时,中国正搭建合作平台,吸引全球企业。 想想那些美国工薪家庭,多出的生活开支相当于月薪三分之一,这不是抽象数字,而是实打实的日子压力。

中国的发展路径,让弗里德曼感慨不已。从光伏到芯片,中国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了自给率提升,尽管面临美国管制,但五年内从30%涨到45%。 这跟英国当年不同,中国不是在守旧,而是在主动适应新技术革命。美国的半导体企业丢掉中国市场后,利润暴跌35%,企业高管公开呼吁停战。弗里德曼的观察是,中国不是单纯的对手,而是全球增长引擎,如果美国继续无差别攻击,只会让盟友用脚投票,转向更稳定的伙伴。

历史教训在这里特别醒目。19世纪英国沉迷殖民扩张,忽略本土创新,导致霸权黄昏。 弗里德曼借此比喻,美国若纠结于关税数字,而不投资科研和盟友合作,就可能重蹈覆辙。2025年经济数据已显示,美国增速放缓到0.8%,通胀升至4.2%,家庭支出增加2300美元。中国对美出口占比降到1.8%,通过一带一路和东盟贸易轻松弥补,贸易额破1.5万亿,是中美贸易的2.3倍。 这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和企业的真实故事,美国消费者为政策买单,中国企业则在全球舞台上越走越稳。

弗里德曼的警告有深意,他不是在唱衰美国,而是希望通过反思,推动更聪明的策略。 比如,在科技标准争夺上,美国失守,欧盟和中国联合制定6G规则,日本企业也与中国合作开发芯片。这像1957年苏联卫星事件后,美国掀起科技革命,可现在,美国却削减预算,打压人才。弗里德曼称这为新斯普特尼克时刻,如果不行动,霸权衰落就不是可能,而是必然。

贸易战的深层问题是,美国制造业回流承诺落空,锈带工厂依旧萧条。 特朗普力挺燃油车,称电动车不爷们,结果车企股价腰斩,成本上升。供应链依赖中国三倍于反向,一辆皮卡就需要数百中国零件。中国电动车展上,技术输出让美国代表承认差距拉大。弗里德曼感叹,这不是保护主义,而是自我麻痹。

中国碳中和目标到2060年,可再生能源投资超1.2万亿,对比美国还在推煤矿复兴,矿工健康问题加剧。 弗里德曼的观点接地气,他说全球化不是零和博弈,谁能建好合作平台,谁就赢。中国30年发展证明了这点,从光伏碾压优势到芯片突围,都源于激烈竞争和政府支持。

到2025年8月,贸易战影响持续,美国经济承压,中国市场成磁铁,吸引全球500强七成设研发中心。 弗里德曼继续写文,提醒美国别拆自家梯子。

#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