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生前最后一计,可保关羽不死!孔明临终才发现,庞统真高明
庞统的深谋远虑那场未被采纳的策略,或许能救关羽一命
亲爱的读者,在你开始阅读这篇前,不妨点个关注吧。
这样,我就能第一时间为你带来更多精彩的故事,我们一起讨论分享。
你的支持,就是我写下去的动力哦。
| 小编阿明
前言
三国时代,刘备的势力起起落落,很多人说,关羽的败亡是蜀汉衰落的转折点。
但你知道吗?
在这背后,其实藏着两位军师的智慧较量——庞统和诸葛亮。
庞统虽然早早离世,却留下了一个惊人的计策。
如果刘备听了,或许历史就会改写。
那个计策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刘备没采纳?
诸葛亮又为什么到生命的尽头才明白?
来,一起聊聊这个故事吧。
凤雏的起步之路
刘备刚开始建势力时,手下人才不多,比不上曹操和孙权的阵容。
庞统初来乍到时,没人太看重他,只让他当了个小县令,管耒阳县。
这位后来的凤雏,就这么被搁在偏远地方。
庞统到任后,不是忙着处理公,而是整天喝酒、关门不出。
老百姓议论纷纷,说他不务正业。
结果呢?
刘备的义弟张飞听说了,火冒三丈,立马赶去兴师问罪。
张飞本是直来直去的人,一路想好了要教训这个县令。
那天,张飞冲进县衙,庞统正悠闲地坐在院子里喝酒。
旁白(张飞怒气冲冲地吼道)你这县令,成天喝什么酒?
不想干就滚蛋!
庞统却不慌不忙,笑着请他坐下,然后拿出一堆分析报告,详细讲了当地的治理方案。
那些idea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让张飞这个粗人也不得不佩服。
张飞回去后,立刻向刘备推荐,说这人真有本事。
刘备一考察,果然发现庞统才华横溢,就提拔他当了军师中郎将。
从此,庞统加入了刘备的智囊团。
这时,诸葛亮已经是个大将了,现在又来了庞统,两人一起辅佐刘备,势力一下子稳固了许多。
想想孙子兵法里说的知人善任,能成大业。
刘备抓住了庞统这个人才,可惜,后来的事没那么顺利。
军师们的战略之争
刘备的势力慢慢壮大后,面临一个大问题是继续守住荆州,还是全力发展新拿下的益州?
这事儿让庞统和诸葛亮吵翻了天。
诸葛亮主张照着他早年的隆中对计划走先稳荆州这个老家,再拿益州,然后北伐中原。
旁白(诸葛亮认真地说)荆州水路好,物产多,是我们的根基,不能丢。
他的策略稳扎稳打,像个老将。
庞统呢?
观点完全相反。
他分析荆州的地理,说它四面挨打,北边曹操虎视眈眈,东边孙权随时可能动手,西南还有其他势力。
旁白(庞统摇头道)守荆州太危险,会分散兵力,难保安全。
他建议干脆放弃荆州,全心全意搞益州。
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能当个大后方,慢慢发展。
两种方案,各有道理。
诸葛亮的稳,庞统的狠。
刘备最后听了诸葛亮的,决定两边都抓。
但你知道吗?
历史有时就是这样,一念之差,带来大不同。
庞统的建议看似冒险,却可能更聪明。
正如一句古话集中力量,攻其一点。可惜,这话庞统没说出口,刘备也没听进去。
天才陨落,留下遗憾
公元214年,刘备带兵打益州,庞统跟着出谋划策。
谁知,行到落凤坡,遭了埋伏。
庞统穿红袍,成了敌人的靶子,一箭射来,他就倒下了。
那年他才36岁,英年早逝。
庞统一死,刘备集团损失惨重。
虽然后来拿下了益州,但少了个能和诸葛亮抗衡的军师。
庞统的弃荆州、守益州计策,也就没人再提了。
刘备全听诸葛亮的,守着荆州和益州两头。
如果庞统活着,或许会继续劝刘备,慢慢把重心移到益州。
历史没有如果,但这个如果总让人感慨。
就像那句名言天妒英才,英雄早逝。
庞统的离去,让蜀汉少了个转折点。
连环悲剧,一波三折
刘备占了益州后,按诸葛亮的计划,让关羽守荆州。
关羽是刘备最信任的兄弟,能力超强。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 水淹七军,抓了于禁,名声大振。
大家都以为这是大胜,谁知,麻烦接踵而至。
关羽打仗后,粮草不足。
刘备本该支援,但他犹豫了,没及时帮手。
关羽急了,自己去孙权的地盘抢粮,这下捅了马蜂窝。
孙权早就盯着荆州,关羽这举动给了他机会。
孙权派吕蒙和陆逊偷袭,关羽前后受敌,最终战败身亡。
关羽死后,刘备集团大乱。
张飞这人本就重情重义,听到二哥没了,情绪崩溃,动不动打部下。
结果,被手下反杀。
刘备心痛万分,不听诸葛亮劝,执意伐吴报仇。
这场仗以夷陵大败结束,刘备也伤重而死。
蜀汉从此走下坡路。
你看,这一系列事件,就像一出悲剧大戏。
先是胜利的喜悦,再是失误的连锁,结局满是遗憾。
情感上,关羽的忠诚、张飞的 impulsiveness、刘备的悲愤,都让人心碎。
想想现实中,我们有时也会因为一个小决定,引发大麻烦,不是吗?
诸葛亮的迟悟,情感的触动
刘备死后,诸葛亮撑起蜀汉大局。
他多次北伐,想实现刘备的梦想。
但国力有限,北伐消耗太大,基本没大收获。
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病了,在五丈原奄奄一息。
据说,临死前,他终于想通了庞统的策略。
如果早听庞统的,放弃荆州,专心益州,或许能避开关羽之死、夷陵之败这些灾难。
蜀汉能有更多时间发展,不用这么快衰落。
旁白(诸葛亮虚弱地说)庞统之言,果真高明……但一切都晚了。
诸葛亮带着遗憾走了。
之后,蜀汉没人能接班,最终被灭国。
这场景太感人了。
诸葛亮聪明一世,却在最后才醒悟。
就像一句古语后知后觉,悔之晚矣。
它提醒我们,人生有时需要及早决策,别等错过才后悔。
战略家的故事,总有启发。
庞统的远见没能实现,诸葛亮的智慧也有盲点。
这告诉我们,集中力量比分散更重要。
亲爱的读者,生活中我们也一样,面对选择时,不妨想想这个教训。
多多关注,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哦。
参考来源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