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宇:在中国上学、打仗,却成为朝鲜正国级元帅,儿子也升大将
在上世纪日本对外侵略战争中,首先沦陷的就是朝鲜,被日本完全占领,使得很多朝鲜爱国义士远离故乡,来到临近的中国东北地区,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当日本投降后,在华参战的朝鲜将士纷纷归国,很多都担任高级领导职务。
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吴振宇元帅就是在我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的典型代表。
1917年3月8日出生于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的吴振宇,祖籍在朝鲜咸镜北道北青郡,因朝鲜被日本殖民统治,吴振宇一家不得不在中国生活。
当吴振宇长大后,就在延边州的龙井市大成中学就读。彼时,日本侵略的步伐开始往东北转移,打破了吴振宇安宁的学习环境;在这一背景下,吴振宇毅然弃笔从戎,投身革命,在汪清抗日游击队第4连参加抗日战争,期间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然而,东北抗联的队伍还是过于薄弱,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掌控着各个大城市,又有溥仪皇帝的伪满洲国当傀儡,使得抗联武器补给、后勤衣食保障难以为继,别说作战环境了,就连生存环境都非常恶劣。
为了保存实力,东北抗联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和战友李兆麟、冯仲云等人决定,越界过江,进入苏联远东整训,以躲避日军的围剿。就这样,两千多名中朝抗联将士陆续向苏联汇合,于1942年8月1日正式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出于保密需要,经与苏联远东军区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商议,这支部队的对外番号为——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
至此,吴振宇从中国抗日战场来到了苏联境内。
当时,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编为4个步兵营、1个无线电连、1个迫击炮连、1个教导连。周保中是教导旅旅长、李兆麟担任旅政委,苏联人沙马科钦担任旅参谋长、朝鲜籍的崔庸健是旅副参谋长。
后来担任朝鲜开国领袖的金日成,则担任一营长,是周保中将军的得力下属。吴振宇的级别较低,是金日成营长下属的一名普通的排级干部。
尽管,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苏联身着苏联军装、授予苏军军衔,但始终接受我党的领导,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经过多年的整训,吴振宇所在的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一直待到抗日战争结束之际,1945年随着苏联对日宣战,并派大军进军东北清剿日本关东军,吴振宇和他的上司金日成离开苏联,重回一线战场,配合苏军作战。
等到日本投降、朝鲜光复,吴振宇在金日成的带领下,回到了久违的故乡。
金日成在苏联的扶持下,成为朝鲜实际的领导人,而那些跟随金日成在中国东北参加抗联的朝鲜籍士兵,也都获得了高级领导职务,甚至成为朝鲜的开国将帅和元勋。
比如崔庸健在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是副参谋长,军中职级比一营长金日成还高,所以在朝鲜建国后,成为朝鲜人民军首任总司令,地位仅次于金日成。
而吴振宇在抗联时期的级别相对较低,所以他在朝鲜建国伊始所任的职务不算很高。在朝鲜建国前,担任平壤城防副司令官兼民警局局长、朝鲜中央保安干部学校军事副校长等职。
朝鲜人民军成立后,吴振宇才转入作战部队任职,只是在前期,吴振宇虽然也担任主官职务,先后就任人民军独立旅旅长、43师师长、3师师长、第3军团军团长、人民军空军和防空军参谋长、人民军第1集团军司令官等职,甚至还从少将一路晋升到上将,但他还称不上是人民军的主要高级将领。
从1963年10月开始,吴振宇正式走进朝鲜军队高级领导人行列,他升任朝鲜民族保卫省第一副相,并晋升为大将。
朝鲜民族保卫省自建国开始,就属于朝鲜最高军事机关,负责人民军事务,相当于国防部;直到1972年朝鲜设立了最高权力机关——中央人民委员会,并在其麾下设立中央国防委员会,来作为最高军事机关,就此取代了民族保卫省的地位,而民族保卫省则改为人民武力部,继续作为朝鲜内阁政府政务院的部门。
后续人民武力部多次更名,最终称呼为国防省。
某种程度上说,吴振宇在46岁时才成为朝鲜的“国防部副部长”。
当然了,国防部副部长并非是吴振宇的高光时刻,他在后期还先后担任过两个大总部的主官,一个是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一个是以朝鲜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的身份兼任的人民军总参谋长。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吴振宇就被金日成任命为朝鲜劳动党军委副委员长、朝鲜中央人民委员会下辖的中央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一举成为朝鲜全军继金日成之后的二号人物。
基于吴振宇在朝鲜军中的崇高地位,他不仅入选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常委,更是在1992年4月晋升共和国元帅衔,成为朝鲜少有的正国级共和国元帅之一。
令人惋惜的是,就在吴振宇被授予元帅衔的3年后,他因病去世,享年78岁。
而在吴振宇辞世后,他的儿子吴日晶也子承父业,成为朝鲜军中的高级将领,不仅是朝鲜劳动党的军委委员,还是劳动党政治局委员,已被授予大将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