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成格铁路为大棋落子,宝汉高铁民生苦等,凭什么它能后来居上

有些新闻,你瞅一眼,就得掏出手机看看日期,确认一下今天是不是四月一号。

就比如前阵子,四川那边官宣,说“成都至格尔木铁路”要搞可行性研究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笔画得是不是有点太野了?

成都,火锅串串的天堂;格尔木,茫茫戈壁上的一座孤城。

把这俩地方连起来,一千二百多公里,时速160。

这画面,就像是给熊猫配了头野骆驼,怎么看怎么不搭。

这线路走哪儿?

川西的马尔康、阿坝,青海的果洛,全是那种你照片里看着是天堂,真让你住上三天就想喊妈的地方。

修条铁路过去,给谁用?

沿途别说大城市了,连个像样的县城都得拿放大镜找。

这车开起来,怕不是司机比乘客多,拉的一半是风,另一半是寂寞。

这笔账,用脚指头算都明白,纯粹是往戈壁滩里扔钱听响,而且响声还不大。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宝鸡和汉中的老铁们估计已经把键盘拍碎了。

他们的“宝汉高铁”喊了多少年了?

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那条线,人口稠密,经济需求实打实,两头都是嗷嗷待哺的市场。

结果呢?

就因为“规划”这俩字,硬生生在文件堆里熬成了“望夫石”。

眼瞅着隔壁那个不着四六的“成格铁路”后来居上,直接插队拿了准考证,你说这气不气人。

这就好比全班第一的学霸,天天勤勤恳恳,就等着保送,结果名额被一个成天在后山掏鸟窝的同学给拿了,理由是“他骨骼惊奇,是练武奇才”。

这道理上哪儿说去?

一开始我也跟着骂,觉得这事儿办得不地道。

直到我把那张皱巴巴的中国地图铺开,不看省界,不看城市,只看山脉和走向。

这时候,那个叫“格尔木”的地方,就像棋盘上的天元,一下子就跳了出来。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想的是柴米油盐,修路嘛,自然是谁家门口人多就该先修。

可国家这盘大棋,落子的地方,往往不是最热闹的,而是最要命的。

格尔木就是这么个地方,它是扼住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的咽喉。

成格铁路这一笔,看似画得又长又偏,实际上是把一把刀,从最富庶的四川盆地,直接递到了这个咽喉要地。

你看,这铁路时速才160,不快吧?

跟那些追风逐电的高铁没法比。

但这个速度,对货运来说,简直是黄金时速。

它根本就不是给你我这种普通旅客准备的通勤工具。

它的使命,是把新疆的能源、矿产,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哗啦啦地运进内地;再把“四川造”的工业品,塞满车厢,反哺大西北。

这是一条看不见的经济生命线,一条用钢铁铸就的战略大动脉。

想通了这一层,再回头看宝汉高铁的“委屈”,就有点不是滋味了。

它没错,它真的很重要,它关乎着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切身利益。

但在那盘更大的棋局里,它终究只是一块“活棋”,能盘活局部,却不能改变全局。

而成都到格尔木,那是一手“镇神头”,是能决定整盘棋走向的胜负手。

当然,这话不能跟盼了十年高铁的汉中大爷说,他听了准得拿拐杖削我。

宏大叙事再牛,也抵不过他想早点抱上西安孙子的那份心情。

说到底,一条铁路的命运啊,固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宝汉高铁,就是那个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更“正确”对手的失意者。

它输的不是自身价值,而是输给了“紧迫性”这三个字。

不过也别太悲观,听说“十五五”的规划里已经有它的名字了。

虽然这趟车晚了点,但总会来的。

毕竟,星辰大海固然浪漫,但咱们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才是这片土地上最真实的脉动,不是吗?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