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1966-1968年男性延迟退休亏不亏?

翻遍政策文件、算清经济账后,我发现1966-1968年出生的男性非但没吃亏,反而成了延迟退休政策下最幸运的群体,他们只需多工作几个月到一年,却能享受弹性选择权、避开缴费年限提高的门槛,甚至让养老金终身上涨。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算这笔账,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2025年1月1日起,延迟退休政策正式落地,男性职工退休年龄将从60岁逐步延迟至63岁。

不同于大众想象的"一刀切",政策专门设置了2025-2029年作为弹性缓冲期,职工可以自愿选择提前、按时或延迟退休,最长可延迟3年。 这对于1966-1968年出生的男性而言,意味着他们站在了政策红利的起点。

具体到延迟时长,1966年出生者最多延迟4-6个月,1967年出生者延迟7-9个月,1968年出生者延迟10-12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

以1967年5月出生的男性为例,原本应在2027年5月退休,新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8个月(即2028年1月),他依然可以选择提前至60岁退休,或延迟至63岁8个月退休。 这种"60岁至63岁之间自由选择"的弹性空间,是过去退休制度从未有过的。

这一群体巧妙避开了2030年实施的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调整。 目前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2030年后将逐步提高至20年。

1966-1967年出生者必然在2030年前退休,1968年出生者只要不选择延迟至2030年后,仍可适用15年标准。 这意味着他们既享受了新政策的弹性,又绕开了后续政策的收紧窗口。

经济账也算得明明白白。以1966年出生、缴费指数1.0、缴费年限33年、个人账户余额18万元的男性为例:若延迟1年退休,月养老金从4265元增至4499元,每月多领234元;延迟3年退休,月养老金可达5035元,每月多领770元。

按领取20年计算,延迟3年退休多领取的养老金总额超过18万元。这还不算延迟期间继续工作的工资收入,假设月薪1万元,延迟1年可多赚约10万元(扣除社保个税),净收益远超多缴的社保成本。

政策设计还充分考虑了群体差异性。 对于工资高、单位愿意留用的群体(如国企管理岗、医生、教师),延迟退休意味着在职工资(通常是养老金的2-3倍)和更高养老金的双赢。 对于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或工作压力大的人群,政策允许其按时退休,无需硬扛。

配套保障措施同样值得关注。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在2024年底已覆盖49个试点城市,2025年有望全国推广。 这意味着66-68年出生男性的失能父母可享受专业护理补贴,减轻家庭照护负担,使他们安心工作。

此外,企业若聘用高龄员工,可能获得税收优惠,而职场环境优化(如减少高强度加班、提供远程办公)也让高龄员工更能胜任工作。

从社会反馈看,弹性退休机制有效缓解了焦虑。 江苏南京一位1965年出生的国企技术骨干选择延迟2年退休,月工资1.5万元比养老金6000元高出许多,两年多赚21.6万元工资,退休后养老金每月还多拿300多元。

广州一位女干部延迟3年退休后,养老金从8200元涨至9700元,按领取20年计算,多领总额达36万元。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