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莫迪高调叫板中国,本想坐收渔利,结果却促成了中美休战

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梦想,尤其是那种听起来热血沸腾、仔细一想两腿发软的梦想。

比如有人刚学会用电饭煲煮饭,就宣称要颠覆米其林指南;有人刚办了张健身卡,就发朋友圈说下一个目标是奥运举重。

这种精神值得鼓励,但现实往往会用它冰冷的大手,温柔地抚摸你的脸,然后反手就是一个大逼兜。

最近,我们的邻居印度,就上演了这么一出“梦想照进现实,结果被现实闪了腰”的魔幻大戏。

主角是莫迪老仙,他大手一挥,高调宣布:印度,要all in造船业了!

而且目标极其明确,不玩虚的,就是要取代中国。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仿佛下一秒恒河水就能直接灌进船坞,浇筑出万吨巨轮。

时间点也选得特别好,就在“印度海事周”上,当着全世界的面,莫迪老仙开始了他的单口相声。

他吹嘘说,印度的港口效率,现在是发展中国家里的战斗机,甚至比某些发达国家还牛。

这种“我感觉我行了”的错觉,大概率不是凭空产生的。

就在前不久,印度国有的科钦造船厂确实走了两步好棋,给了他莫大的勇气。

第一步,是7月份跟韩国现代重工签了个技术合作备忘录。

这操作约等于一个青铜玩家,匹配到了一个王者大神,大神答应带他飞两把。

具体怎么飞,飞多高,还不知道,但姿态是做足了。

第二步,更关键,10月份,全球第三大集运公司、法国的达飞海运,给了科钦造船厂一个价值3亿美元的订单,造6艘LNG动力集装箱船。

3亿美元,听着不少,但对于动辄百亿千亿的造船业来说,这更像是一笔“鼓励性投资”。

可印度媒体不这么看,他们直接高潮了,宣称这是印度跻身世界造船大国行列、成为中韩“替代者”的冲锋号。

好家伙,一个订单就想替代?

这逻辑跟“我中了一张五块钱的彩票,明天就去收购万达”有什么区别?

在这些“利好”消息的烘托下,莫迪的豪言壮语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

他这一通操作背后,藏着好几层小九九,每一层都写满了“我要当大哥”的渴望。

首先,这是印度“大国梦”的常规操作。

都21世纪了,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真牛,除了GDP和航母,还得看工业实力。

造船业,这个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的领域,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能造大船,说明你的钢铁、机械、电子、化工全都在线。

印度想在全球牌桌上从“凑人头的”变成“坐主桌的”,造船这块肌肉,必须得练。

其次,这是在全球产业链重组的牌局里,主动要求发牌。

今年印度政府直接砸了约78.6亿美元的扶持计划,又是海事发展基金,又是投资基础设施。

意思很明确:别嫌我牌烂,先让我上桌。

在全球产业分工这块大蛋糕上,印度不想再只做点软件外包的奶油裱花了,他想亲自下场和面、烤胚,分一大块蛋糕。

最后,也是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地缘政治那点事儿。

在莫迪政府的剧本里,中国常年扮演着“头号假想敌”和“别人家的孩子”这两个角色。

只要是中国做得好的,印度就必须也得行,而且得更好。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竞争,而是一种执念,一种“只要我能在任何一个领域压你一头,我就赢了”的魔幻心态。

中国造船业现在订单接到手软,跟下饺子一样,印度看着眼红心更急,那必须得下场掰掰手腕,证明一下“我也行”。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恒河水VS东海潮”的造船业对决,印度的胜算到底有多大?

答案很残酷,但也很清晰: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

甚至可以说,这不是一场比赛,更像是一场单方面的致敬。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实专治各种不服。

第一,我们聊聊最实在的市场份额。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早在2022年,全球的造船市场就已经被中、日、韩三国瓜分完毕,三家加起来的完工量占了全球90%以上。

这是一个已经高度固化的寡头市场。

印度呢?

它的全球市场份额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需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图表上找到。

科钦造船厂接的单子,绝大部分都是印度海军、海警自己下的“亲情单”。

这就好比你家楼下的小卖部,99%的营业额都来自你爸妈和你七大姑八大姨,然后你宣布,下一个目标是干掉沃尔玛。

这不叫雄心,这叫家庭内部循环。

第二,技术水平的鸿沟,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

莫迪老仙嘴上喊着“自主造船”,但现实是“万国牌组装”。

一艘船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发动机、导航系统、关键材料。

这些东西,印度造船厂基本全靠进口。

说白了,他们干的是“买来零件我组装,贴上我的牌”的活儿。

这叫造船吗?

这叫大型乐高拼装。

而中国呢?

在大型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这些高端船型上,我们不仅能造,而且技术领先,甚至开始制定行业标准了。

印度连高端船舶的核心技术门槛都摸不到,拿什么来替代?

用爱发电吗?

第三,基础设施的差距,堪称天壤之别。

造船是个重资产、重基建的行业,不是在沙滩上搭个棚子就能开工的。

你需要有足够大的深水船坞,需要有能吊起几百上千吨分段的龙门吊,需要有成熟的配套产业链。

这些,中国用了几十年时间,才建成了全球最完备的造船工业体系。

而印度,连大型起重机这种关键设备都跟中国有巨大差距。

硬件跟不上,你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变不出万吨巨轮。

第四,也是最要命的一点,管理和效率。

这简直是印度制造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最好的例子,就是他们那艘号称“国之光荣”的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

这艘船从开工到服役,花了十几年,中间的抓马剧情比宝莱坞大片还精彩。

今天船上失火了,明天关键零部件被偷了,后天又发现电缆被人剪了。

整个建造过程,就像一出混乱的舞台剧,充分暴露了其管理的松懈和效率的低下。

就这种草台班子水平,连自己家的航母都差点造成了行为艺术,还想着在市场上跟那些身经百战的工业巨头抢订单?

客户是把几亿美元的真金白银交给你,不是请你来拍连续剧的。

所以你看,当莫迪还在激情澎湃地描绘着“造船大国梦”的PPT时,现实已经把答案写得清清楚楚。

这更像是一场服务于国内政治的“精神氮泵”,打给印度民众看的。

毕竟,口号喊得响,选票才能到手上。

然而,这个世界最魔幻的地方就在于,当你还在为一场想象中的战斗摩拳擦掌时,真正的玩家们,可能已经换了另一张牌桌。

就在莫迪的话音还没散尽,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美国那边,通过和中国在吉隆坡的磋商,决定暂停实施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为期一年。

这个消息,简直是神来之笔。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印度还在为那个3亿美元的“巨额订单”沾沾自喜,还在幻想如何“替代中国”的时候,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玩家,已经悄悄地按下了暂停键,进入了“休战”模式。

这场休战,哪怕只有一年,对于中国的造船业来说,都是一个宝贵的窗口期。

之前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暂时拿开了,产业的运营成本压力会减轻,更重要的是,国际客户的观望情绪会消散,订单有望进一步回暖。

整个场面,就像一部精妙的黑色喜剧。

一个配角,在舞台中央声嘶力竭地发表着挑战主角的宣言,聚光灯打在他身上,他感觉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中心。

而舞台的角落里,两个真正的主角,互相递了个眼神,决定暂时不打了,先去后台喝杯茶,把之前的小摩擦放一放。

等配角表演完,回头一看,发现他要挑战的对手,已经获得了宝贵的回血时间,变得更强大了。

而他自己,除了收获了一堆国内的掌声,什么实际的好处都没捞到。

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它不讲热血,不信口号,它只认实力、效率和冰冷的商业逻辑。

梦想是个好东西,但把它和妄想搞混,那结局往往会非常尴尬。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