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上市3年仍破发,大摩和北向资金却疯狂扫货,黄金坑要来了?

上市3年仍破发,大摩和北向资金一季度却疯狂扫货,黄金坑要来了?

光伏行业亏损面超70%,组件价格暴跌50%,多晶硅价格击穿成本线,企业库存堆积如山。

但诡异的是,一家上市三年仍破发18%的光伏公司,却被北向资金和摩根士丹利一季度疯狂扫货,前者斥资3亿新进2620万股,后者抢筹2189万股,成本锁定在10-11元区间。

一、价格血崩与产能绞杀

多晶硅价格从去年高点的120元/公斤暴跌至36元/公斤,组件价格跌破0.68元/瓦的成本价,全行业陷入“生产越多,亏损越狠”的死循环。

残酷的是,产能过剩高达35%,仅硅料库存就积压35万吨,足够生产140GW组件,远超全球半年需求量。

企业财报一片惨淡:隆基绿能一季度亏损14.36亿,通威股份巨亏25.9亿,连龙头都难逃现金流失血。

二三线厂商更是大面积停工,20家企业宣布减产,部分厂房设备生锈。

二、高层出手终结“内卷式竞争”

7月初,工信部罕见亮剑,明确将“依法整治光伏低价投标”,并定性“低于成本价中标涉嫌违法”。

这记重拳直指行业恶性竞争:此前企业为抢订单,甚至报出0.58元/瓦的白菜价,导致全产业链利润归零。

政策组合拳同步发力:国家能源局严控分布式光伏并网标准,国资委要求央企电站投资收益率硬性达标。

多晶硅期货应声暴涨,单日跳涨5.88%,一周内触及涨停。

三、减产保价与“断臂求生”

光伏玻璃企业率先行动:福莱特、信义光能等龙头达成共识,7月起集体减产30%,推动现货价格反弹15%。

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则砍掉12万吨老旧产能,将库存压缩至10天以内。

更决绝的出清来自财务洗澡:隆基绿能一次性计提61亿存货跌价,通威股份资产减值37亿。

这种“壮士断腕”反而让资本看到希望,当企业敢大刀阔斧甩包袱,往往预示底部临近。

四、押注“三张底牌”

底牌1:破发深坑里的安全垫

这家神秘公司发行价11.1元,当前股价仅9元出头,破发幅度18%。

滚动市盈率不足10倍,较行业平均22倍折价超50%。

北向资金建仓成本约10.5元,已被套10%,历史上机构深套标的常成反弹急先锋。

底牌2:储能业务爆发式输血

公司光伏组件毛利率仅12.75%,但储能系统毛利率高达30.84%,利润贡献占比43.38%。

2024年储能收入同比激增150%,订单排至2026年。

这与行业趋势吻合:天合光能储能业务增速300%,阿特斯靠储能单季赚7.16亿。

底牌3:全球前五的组件话语权

公司组件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五,技术专利超2000件。

当行业产能出清后,头部企业市占率可能从30%飙升至60%,通吃幸存者红利。

五、解剖被围猎的破发股

业务结构抗揍

68.2%收入来自光伏组件(行业刚性需求),21.1%来自储能(高增长引擎),剩余为电站解决方案。

这种“主食+营养剂”组合,比单一组件厂商抗周期波动。

财务风险可控

负债率65.56%看似偏高,但435亿总负债中仅170亿是有息负债,占比39%,远低于行业60%红线。

现金储备足够覆盖短期债务,无流动性危机。

筹码高度集中

北向+大摩持股占流通盘8.2%,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升至67%。

这种“机构扎堆破发股”的现象,曾在2018年隆基绿能底部时重现。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