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食言回归二八事件,流量诱惑几人能拒?
画面切进侯先生直播间的时候,他正对着镜头讲“三拒绝”,语速挺快,手指头还时不时敲着桌子。弹幕刷刷往上滚,全是熟悉的字眼——“二八事件”、“昌平法庭”、“支持侯哥”。这场面熟悉吗?太熟悉了。咱要是没记错,这位侯先生,离场宣言说得那叫一个决绝——“永远告别二八”、“不提了”、“太伤了”!恨不得跟这事斩断所有联系。那架势,活脱脱一出“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谁知道兜里揣着车票想悄悄溜走,最后还是被站台的“流量高铁”给拽了回来。
这事儿细琢磨真有点意思,老话讲“打哪指哪”,可在这网络江湖,主播们常常是“指哪不敢打哪”。侯先生心里明镜似的,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倒过苦水,说二八事件就像个深水漩涡,把他搅得昏天黑地,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网暴更是让人头皮发麻,连带着对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李律师,也是憋着一肚子牢骚。按说都到这境地了,那还不躲得远远的?“露多大脸现多大眼”呢!他咋还往话题中心凑?真应了那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恐怕也没那么高尚。
你猜怎么回事儿?咱心照不宣都明白,那点直播间的猫腻——不谈二八,真没啥人听了呗!这人气密码,就跟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侯先生嘴上把二八说得千疮百孔、不堪回首,一副“恨它入骨”的样子,结果呢?直播间一打开,聊得最起劲儿、最头头是道的,偏偏还是它。今天讲庭审预测,明天讲三拒绝分析,条分缕析,门儿清。他自己能不清楚这场游戏的规则?只不过“鸭子死了嘴硬”,抹不开面儿承认自己到底有多“馋”这口流量的大锅饭罢了。
这种“回来了,又好像没完全回来”的状态,在互联网这口大染缸里早就不是啥新鲜事儿了。咱见过多少主播,前一秒哭天抹泪宣布“退网了,心累了,江湖再见吧!感谢老铁们!”,声情并茂堪比告别演唱会。大家眼泪刚抹了一半儿,人家后一秒已经悄咪咪在新平台,或者就在老地方换个马甲,老调重弹——嘿,又开播了!谈的还是那些让他们“爱恨交织”、“引无数口水”的热点、话题,仿佛前几天声泪俱下的告别纯粹是个“技术性调整”。
你说是为啥?是真爱这片“硝烟弥漫”的战场吗?怕是生存压力大过热爱。资深投资人李笑来早就点破过这层窗户纸:“流量是网络世界的硬通货”。直播间这人气,可都是真金白银!没了话题,没了争论,直播间冷得掉冰碴子,谁来刷礼物?谁来给广告主证明你的“带货能力”?嘴上再硬气,肚子饿扁了的时候,还不是得回头找个地方“弄碗饭吃”?侯先生对着镜头吐苦水,说“谈别的话题都没啥反响”,这不就已经露了怯?说穿了,还是不敢、也不能跟“二八”真正切割。这东西虽然伤过他,但更是他目前手里最硬的“饭碗”。
你说,这些被骂过伤过,甚至发誓“再也不碰”的主播,为啥最后总像被无形的绳儿牵住似的,围着这热度打转?真离不开这片泥潭吗?咱们得摸着良心讲,人在江湖漂,吃饭不容易。当流量和生计捆绑在一起,这诱惑,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个难以挣脱的磁场。不是不想走,实在是“身不由己”。你信不信,哪怕真有千般不愿、万般厌恶,只要这话题还有热度,还有人愿意围观点赞吵吵两句,那就有主播还得在这儿“继续折腾”。嘴上说着“伤透了心”,心里头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不过都是为了那点“人气”二字罢了。
侯先生的镜头画面最终定格在他又一次深入解析昌平法庭动向的神情上,背景音乐挺昂扬,弹幕依旧很热情。他脸上那种投入到忘记发誓说不讲的表情特别真实。可能连他自己都觉得这种“离不开的怨念”挺讽刺?毕竟谁不是为了一口饭吃呢。只是下次他要是再嚷嚷“告别”,各位看官啊,不妨先打个问号——这片喧嚣的流量场,有几人能真正说断就断呢?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端走这碗五味杂陈的“二八大面”了。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