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回顾: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的三万红军命运何去?三年后仅剩两千

1934年10月,8.6万的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败北后,只得舍弃根据地,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25,000里长征。

不过呢,虽然主力被迫撤离,但当时中国最大的红色根据地——中央苏区,党中央可没打算放弃,红军也并没有全部离开。

等主力红军长征走了之后,留在中央苏区的领导们都成立了自己的机构:一个是由项英担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分局,一个是由陈毅负责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再一个是由项英兼任司令和政委的中央军区。

在中央苏区坚守的红军部队大概有十几万左右。

当时,留守在中央苏区的红军主力主要是由红24师组成的,这个师由周建屏担任师长、杨英担任政委,还有独立3团、7团和11团。

那会儿,留在中央苏区的唯一一支师级红军部队就是红24师,管着70、71、72三个团,整体大概有两千多人。再加上那三个独立团,每个团大概是千人左右,也就是说,在根据地的主力部队总共不过五千多人。

除了中央军区直接管的红24师和那三个独立团,中央苏区下面的五个军区也每个都掌握着自己的部队。

比如,江西军区掌握着4个红军团,赣南军区则留守着独立六团和军区教导营,杨赣军分区拥有独立13团,福建军区有独立八团和独立九团,闽赣军区则有4个独立团,包括独立12团、17团、18团和19团。

除了这些中央苏军区和各个分军区管辖的红军部队之外,按照红军一贯的优良传统,每个根据地的县里都设有独立营、保卫队、赤卫队之类的地方部队。所以,除了那8.6万离开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外,留在根据地的红军总兵力也高达三万多。

不过,这三万多大多数都属于武器配备比较简单的地方部队。那些战斗力比较强的红军主力部队,除了红24师和几个独立团之外,基本上主要靠归队的伤员撑起来。

那会儿,战斗打得挺激烈,情况又紧急,中央红军主力撤离苏区时,不得不留下了7000多名伤病员。经过短暂的治疗,大概有3000多个伤员被治好后返回部队。

这些人都被安排到了各个部队里,而剩下的4000多名还没能出院的伤员,由于局势变得愈发紧迫,只得分散安置在瑞金、会昌、于都等革命群众的家中。

对于留在那里的大部分红军部队来说,最难熬的事儿不仅是50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还在于情报的不足——对于主力红军长征的离开,他们一点儿都不知道。

1934年10月,中央决定撤离根据地时,主持工作的博古强调,为了保密,只有等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全都突围到湖南以后,才能向留守在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以及地方干部群众公布主力红军突围的消息。

临时中央还把瑞金、会昌、于都、宁都这四个县之间的三角地带,定为留守部队必须死守的阵地。

就是说,在兵力非常少、武器弹药极其缺乏、环境条件又特别艰难的情况下,留守的红军不仅要应对比自己强很多的敌人,还根本无法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只能死守阵地,与那些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的敌人进行正面阵地战。

正是因为博古在离开之前那一声号令,导致留守的红军队伍被敌人以绝对绝对优势的兵力包围在一个狭长的三角地带。这支留守的队伍随时都得提防被敌人完全包围,甚至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

在那种危机四伏的紧要关头,坚守住阵地,帮助主力部队突围,陈毅在中央分局的会议上提出了“快速调整战略,广泛调动群众力量,开展游击战”的建议。主持中央分局的项英看到形势如此严峻,最终采纳了陈毅的主张,果断决定集中力量突围。

到了1935年2月,位于于都南部的上万红军以及地方工作人员,逐步展开了分散突围。因为被敌军重兵封锁,根据地遭受了严重破坏,再加上敌人兵力占绝对优势,所以,突围的过程一开始就异常激烈,非常惨烈。

由赣南省苏维埃副主席王孚善带领的一个营红军和工作人员,总共四百多人,刚突围没多久,就遇到粤军的包围,队伍一下子被打散。王孚善带领五十余人突围到梅州一带后,又遭遇敌人的阻击,最终英勇牺牲。

带领红24师的4个连队突围到闽西长汀一带的陈潭秋、谭震林,情况好多了些,他们成功突破包围圈,抵达永定,与那边作战的张鼎丞、邓子恢等人会合,还成立了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继续指挥闽西红军的游击战斗。

要说运气嘛,王金祥和李天柱也算差了点。他们带着红24师的4个连队冲破敌人的层层包围,虽然顺利到达了寻乌一带,可部队的伤亡非常惨重,8个连只剩下二十出头的人了。

带领红71团突围的中央军区参谋长兼团长龚楚,一开始从于都南出发没多久就被粤军余汉谋部一路紧追不舍,幸好红71团还是成功突围,转战到湘南地区。不过,最终龚楚叛变投降,变成了一名叛徒。

那时,留守中央苏区、带领部队突围的,还有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突围的时候,他带领一个连的红军,打算到闽赣边区开展游击战。

可惜的是,因为部队太弱小,1935年4月26日,毛泽覃的队伍在江西瑞金的红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为了保护游击队员顺利脱身,他不幸牺牲了。

除了这些,还有带领独立7团到闽赣省和宁都县展开游击的李才莲,以及带领赣南军区独立六团、省委、省苏维埃机关中央、工农剧社等2000多人的突围队伍的赣南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蔡慧文和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等人。

这些分散在多路的红军队伍,绝大部分在突围时被敌人击散,甚至彻底覆灭。就算成功突围,损失也相当惨重,最终只能在各地坚持开展游击战。

到了中央苏区的最后一批突围,项英和陈毅算是领头的。1935年3月,随着各支突围部队都离开于都南边的地区,项英、陈毅、贺昌他们一行决定带着红24师红70团,冲破封锁线,成功突围到福建的长汀一带去了。

那会儿,红70团和中央军区直属队合编成了四个大队。第一、第二大队由项英、陈毅带领,第三大队的指挥长是红24师的师长周建屏,而第四大队则由红24师政治部代主任袁血卒担任大队长。第四大队也是任务最危险的那伙儿,负责掩护其他部队突围。

突围战一开始,第一、第二大队虽遇到了不少敌人阻拦,但在第四大队的掩护下,还是成功突出了重围。负责掩护的第四大队在跟敌人交战时,牺牲了大部分战友,只有大队长袁血卒等几个人幸运地逃出了重围,最后他们辗转到了上海。

第三大队在突围中损失惨重,战斗中,时任中央分局委员的贺昌受伤被敌人包围,他誓死不做俘虏,高喊红军万岁,然后用枪自尽。红24师政委杨英英勇牺牲,只有红24师师长周建屏等少数人成功突围。

突围之后,周建屏和坚持在寻乌南部地区进行游击战的独立三团取得了会合。不过,他很快因为在战斗中负了严重伤势,不得不离开部队,然后秘密转送到上海接受治疗。

1936年,周建屏来到了延安。抗战全面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115师343旅的副旅长,也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但在1938年,在冀中地区作战时,旧伤再次发作,不幸去世。

带领第一、第二大队的项英、陈毅,虽然安排了掩护部队,可突围可真是困难又危险。因为敌人早就布下了严密的封锁线,突围时,项英一度和陈毅失去了联系,部队也被打散散开。经过一番奔波,项英带着一部分部队辗转好几地后,才算好运气地和陈毅会合了。

后来,项英和陈毅领导的队伍只剩下百余名士兵,但即使这样,敌人还是派重兵来围追堵截。为了减轻压力,他们让那百多人四散开来,从湘赣边沿着突围,希望能找到一线生机。

伤员实在拖不走,就只好放在老乡家里养着。到了最后,项英和陈毅乔装打扮成当地老百姓,在当地党员引领下,顺利赶到了信丰油山附近,和那边坚持游击战的赣闽边特委会的队伍汇合了。

其实,突围不过是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的开端罢了。接下来,国民党便调动了大量兵力,展开前所未有的残酷围剿,针对南方的红军游击队。

那时候,南方的红色根据地差不多全部陷落,留在那里的红军部队在国民党严厉的围剿下损失惨重。坚持下来的一帮人,在党的带领下,用游击战的招数跟敌人拼死战斗,打得挺顽强的。

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最大的红色根据地,虽然中央根据地被敌人占领,但仍然有不少红军和党组织坚持抵抗,不肯放弃。

那会儿,中央革命根据地大致划分成四个游击区:一是由项英、陈毅、蔡慧文等人在赣粤边建立的游击区;二是坚持在瑞金、瑞西和西江等多个地方的闽赣边游击区;三是由陈潭秋、邓子恢、谭振林等指挥的闽西游击区;四是仍然坚守在福建和广东交界地带的闽粤边游击区。

这四支主要的红军游击队,经过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到1937年下半年改编成新四军时,兵力大概有几万人左右,总数放在那儿也是个庞大的队伍。

项英、陈毅带领的闽赣边游击队,到1937年7月还剩下三百多个人。而由三支游击队合并组成的汀瑞游击队,也扩大到三百多人的规模啦。

闽西游击区是所有游击区里发展得最棒的一个哩,邓子恢、谭震林带领下,闽西的游红军和游击队大多时候都保持在一千多人以上,到了1937年7月,闽西游击队还保持着1300多人的规模呢。

闽粤边的游击区,虽然在1936年底一度壮大到一千三百多人,区域也明显扩大,但在敌人不断的围剿下,到1937年下半年,编入新四军时,只剩下三百来人。

也就是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走了之后,留下的1.6万多红军战士,还有上万的游击队员和伤员,经过三年艰难卓绝的游击战,成功保护红军突围,坚持革命斗争,到了1937年末转为新四军时,人数只剩下2200多,连留守红军人数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要说的话,就算只有2200多人的规模,也有不少是趁着国共和谈的时候,国民党停止对红军游击队的围剿这个有利时机,快速壮大的。

以闽赣边红军游击队为例,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最少的时候,闽赣边的红军游击队只剩下三十来个人。1937年1月,由三支红军游击队合并组成的汀瑞游击队,也不过一百多人罢了。

因此,留守在根据地的三万多红军战士中,超过九成都在战斗中牺牲。这样的损失之大,甚至比长征途中主力部队还要惨烈。

也因此,最早研究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的专家刘勉钰教授,曾这样评价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三年游击战的艰难程度可和红军长征媲美,从时间上讲,长征用了两年,游击战则持续了三年。从牺牲的高级干部数来看,长征中牺牲的军以上干部大概十几位,而三年游击战期间,牺牲的省级、军级以上干部至少有60位。

那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的红军战士们,真的是值得我们永远缅怀的。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