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介绍

把“凉” 字写进夏天!“天然空调城” 开启“银发”狂欢季→

眼下正值盛夏,全国各地都被一股热浪紧紧包裹,很多人都想找个凉快地儿避避暑,哪怕只是暂时逃离一下城市的热气腾腾,也成了不少人心头最盼望的事。

您可能想象不到,在福建省的东北部,有这么一个地方,它不仅在炎炎夏日里保持着一份难得的清凉,而且还把这份清凉变成了吸引全国各地老年朋友前来安享晚年的独特优势,开启了一场特别的“银发狂欢季”。

这个地方,就是被誉为“天然空调城”的周宁县。

说到周宁,很多人可能还不太熟悉,但它在避暑和康养领域,可真是个“隐藏的宝藏”。

您可能会好奇,在全国普遍高温的背景下,周宁凭什么能做到“凉”得那么彻底,而且还能把“银发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

这背后,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周宁的“凉”是骨子里带的,是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的。

您知道吗,周宁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2.96%,这可不是个小数字,这意味着周宁大部分的土地都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着。

试想一下,当阳光被密密匝匝的树叶层层阻挡,热量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大量吸收和散发,空气中自然就少了一份燥热,多了一份清爽。

这些森林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系统”,源源不断地释放着湿润凉爽的气息。

而且,周宁的负氧离子浓度峰值能超过3万个/立方厘米,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呢?

在一般的城市环境中,负氧离子浓度可能只有几百个,而在森林公园、瀑布旁边,也才几千个。

周宁的这个数值,简直是把“空气维生素”直接送到您的肺里,让人感觉心旷神怡,精神倍增。

正因为如此,周宁盛夏的日均气温也只有24℃左右,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这些硬指标让它赢得了“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也让“天然空调城”这个称号实至名归。

就像来自福州的退休教师张源大爷说的,他都第三次来周宁了,每次来了都不想走,因为这里就像个“天然空调房”,根本舍不得离开。

这不仅仅是一种感受,更是身体最直接的反馈。

有了这份“凉”的基础,周宁并没有仅仅满足于做个简单的避暑胜地,它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它把发展重心放到了“康养旅游”上,并且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模式——“旅居养老+多元康养”。

您可能要问了,“旅居养老”跟我们平常说的“旅游”有啥不一样呢?

简单来说,旅游是走马观花,玩几天就走;而旅居养老,则是把周宁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租个房子,一住就是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深度融入当地生活,享受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

这种模式,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

就拿80岁的曹春明老人来说,他来自江苏常州,今年夏天,他和儿子选择在周宁县城租了房子,打算在这里度过整个炎热的夏季。

每天天刚蒙蒙亮,曹大爷就已经在周宁缘福公园的林荫道上散步了,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他觉得周宁的水质好、空气质量也好,闲暇时看看日出日落,或者到深山里呼吸负氧离子,都让他觉得非常舒适,特别适合养老。

他还提到,现在周宁通了动车,交通便利,来这里住着也很方便,还能顺道去周边城市转转。

这说明,现代交通的发展,也为这种“候鸟式”的旅居生活提供了便利。

在周宁,像曹春明大爷这样选择“旅居”的外地老年人并不少见,他们不再是那种传统的游客,而是真正地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他们清晨打太极,午后品香茗,傍晚时分在街头巷尾悠闲散步,已经深度融入了当地的生活节奏。

这种生活方式,让他们的晚年不再是枯燥的居家养老,而是充满了活力和新鲜感。

为了满足这些远道而来的“银发族”的需求,周宁的许多乡村也积极行动起来。

比如浦源镇的紫云村,79岁的高培德大爷就是村里最年长的“租客”,他两年前经子女推荐来到这里,过上了长租的惬意生活。

紫云村的党支部书记郑财登介绍说,每年的7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村里短租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租住3个月的游客占比最高,甚至在旅游旺季,旅居人口都能超过村里的常住人口,可见这里有多受欢迎。

面对这样的趋势,紫云村没有坐等,而是积极完善旅游设施,不仅改造了荷花池景观,修缮了红色研学基地,还增设了共享茶吧、露营区等。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村里的旅游服务能力,也让村民们从中受益,年增收从6000元到10万元不等,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

周宁的康养产业,不光停留在传统的避暑纳凉层面,它还积极向“生态+医疗”的更高层次拓展。

2023年8月,华东菌群生命疗养中心在周宁县旅游集散中心正式落成。

这个中心非常特别,它巧妙地将周宁独特的冷凉气候与现代医学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了一个集旅游、居住、体检、治疗、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项目,这无疑为周宁的康养旅游注入了新的内涵。

中心行政主管郑柳清介绍说,他们借助精准菌群移植技术,来重建人体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目的。

这种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技术,其实就是通过调整我们肠道里的微生物群落,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中心依托周宁优越的生态环境,结合前沿医学技术,为客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诊疗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来自北京的林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她在这里调理了一段时间后,多年的肠胃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连睡眠质量都提高了。

这说明,周宁不仅仅是让老年人来享受清凉,更是提供了一个能够改善健康、提升生活品质的专业平台。

从“住得下”到“住得好”,周宁在提升老年朋友旅居体验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在九龙漈景区,您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幕:60多岁的周美云阿姨,穿着一套VIGX“外骨骼机器人”,在山谷间轻松攀登。

这套“外骨骼机器人”可不是玩具,它能实时感知人体运动状态,并自动调节助力强度,穿上它,老年游客上台阶就轻松多了,不再因为体力问题而“望山却步”。

这种高科技的适老化设备引入景区,无疑大大提升了老年游客的游玩体验,让老年人也能尽情享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像这样的贴心服务,在周宁可以说随处可见。

它建立起了“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这意味着在居民区附近,就能找到满足养老需求的服务设施。

全县有15个县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和100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这些共同编织成了一张温暖周到的保障网。

为了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周宁还投资了30多亿元建设全域旅游基础设施,重点打造了鲤鱼溪·九龙漈国家AAAA级景区、仙风山旅游度假区等,让老年朋友有更多更好的地方可以游玩和休闲。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周宁县还印发了《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二十条措施(试行)》,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政策文件,它从优化养老体系、完善基础设施、聚焦银发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要素保障、完善监管体系等六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全链条的服务体系。

这意味着,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适老化改造,到医疗与养老服务的紧密结合,周宁都在进行着全方位的布局。

比如,走进周宁县的康养旅居综合体,您会发现防滑地砖、无障碍扶手等适老化设施一应俱全,而且还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让老人们住得安心、放心。

据该综合体负责人肖正琼介绍,他们这个占地30亩的园区设有211间康养房,可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甚至已经有福州的老年旅游团预订了7月中旬的行程,预计有100人左右。

在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周宁县还积极引进省建工集团、宁德市交投集团以及碧桂园等知名企业入驻,开发了“阳光东府”、“天行山海”、“珑悦观邸”、“云山小镇”等一系列康养地产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提供了高品质的居住环境,也成为了福州以及江西、浙江等地市民“候鸟旅养”的理想栖居地。

周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江燕女士曾明确表示,“银发经济不是简单地‘养老’,而是要让长者活得精彩。”这句话说出了周宁发展银发经济的深层理念。

周宁正持续深化“康养+旅游”的产业融合,努力打造“云端周宁·24℃康养空间”这一核心品牌形象,让银发经济成为推动这座山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这不仅仅是对老年人的关怀,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握。

周宁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完全可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让老年人拥有更精彩的晚年生活,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