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只要想就能几乎立刻结束战争,特朗普强势喊话乌克兰必须放弃克里米亚主权和永不加入北约,双方分歧加剧战局依旧胶着
你说泽连接住就能让这场战争结束,真把我气到了。前几天就盯着这事看,特朗普那话啥意思?说得挺牛逼:“只要让步克里米亚,永不加入北约,马上就能停战”。我靠,这不是在摆烂吗?人家泽连斯基每天熬着,面对俄罗斯炮火,身边都快倒了,突然得到个“想停就能停”的消息,感觉自己在看天方夜谭。
我们跳出去想想,这件事背后到底啥逻辑?特朗普的意思不是简单的政治立场纯粹,而是利用这种话操控局势。特朗普自己曾经是个“美国第一”、反对“无底线援助”的人。他说的这番话,是在8月17日发帖,临近峰会,或许是想给乌克兰施加压力,让他们“主动让步”。有人会说,他这是在“提条件”谈判,但实际上,就是告诉你们,把克里米亚让出去吧,别折腾了。
我看数据显示,克里米亚从2014年被俄罗斯吞并以后,乌克兰一直在争夺。那时,乌克兰失去了黑海的门口,国际社会一直没承认俄罗斯的“吞并”,但俄方根到底掌控着,你让泽连斯基怎么可能马上夺回来?更何况,俄罗斯在战略上已经深扎了这么多年,普京也不是吃素的。特朗普说“拿不回”,这句话颂不出他啥好意思,反倒像认输一样。这里面潜藏的逻辑就是,他想告诉欧洲和乌克兰:你们别再幻想了,俄国很稳。
再说北约,特朗普明确说不让乌克兰加入。这点很关键。为什么?因为北约一旦扩大,俄罗斯就会觉得压力大增。商务部数据指出,俄罗斯一直强调“不扩张是不变的底线”。欧洲的马克龙、冯德莱恩陪着乌克兰去白宫,嘴里说要帮忙,但实质上,特朗普一针见血,告诉你们“别指望美国一人出兵”。这就导致外界普遍认为,美欧在乌俄冲突上的分歧越来越大。美国援助乌克兰的钱还能放多久?很多分析说,美国内部经济压力逐渐堆积。路透社报道,今年上半年,美对乌援助已降低了20%,而美国国内通胀和财政赤字不断攀升,维持对乌的输出成了一大负担。
而且,战场形势也很难让人乐观。乌克兰这边,士兵连续几个月的消耗,阵地一再失守。根据2023年8月的军事情报显示,乌军在东线的阵地已经被突破,很多地方变成了“撤退线”。俄罗斯的军队进攻持续不断,导弹轰炸民用区域,伤亡数字一路上升,不少乌克兰人感到前途渺茫。这个局势,特朗普再强调“不让乌克兰再拿回克里米亚”,逻辑就明了:你们都得晓得,能守住的就不错了。他的话里也暗藏一个意思——别指望美国会像习惯一样全力输出大兵。
看得出来,特朗普这次是真拿“谈判桌”说事儿。他去年还在以色列和阿联酋的媒介会上,甩出那么一句:“我当总统时,世界更安全,也没这么复杂。”你可以理解成他在用“我懂点底线”来博取关心。只是问题是,泽连斯基和欧洲这些国家,看着都急得跳脚,但特朗普还在用这种“我说了算”的套路,试图让乌克兰主动“放弃”。这份底气,来源于啥?当然是他知道自己在国内的政治资本和影响力还在,和俄罗斯斗得越厉害,越能证明“我不一样”。
有人会说,特朗普这态度是不是暗示幕后有交易?我觉得未必,但一定是在用谈判威胁乌克兰和欧洲。就如我查资料行业报告指出,乌克兰的战斗力其实在逐渐减弱,国际社会的援助也在减少。欧洲这边,一边帮乌克兰抵抗,一边又怕援助搞砸跟俄罗斯的关系,左右为难。面临的局面就很尴尬。
更搞笑的是,俄方对特朗普的强调似乎没啥多大反应。普京那边倒是淡定,甚至愿意随时会面,他的条件也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实实在在要确保自己行动空间。根据8月中旬俄国副外长的表态,俄方愿意坐下来谈,但要求乌克兰不要再加入北约,承认克里米亚归属,反正就是明确底线。
真正令人无奈的是,欧洲其实很焦虑,尤其是德国和法国,嘴上支持乌克兰,但内心估计都在打算盘:这场拖得越久,自己经济压力越大,能源价格还在涨,能撑多久?北约的联盟焦点逐渐变模糊,战争的胶着不仅消耗乌克兰还折腾着欧洲。
你说,你觉得泽连斯基真能像特朗普说的那样,只要“想”,就能马上停战?我真是觉得,无论是军事,还是外交,靠一个想象似的“条件”就能解决,太天真了吧。战场上的局势怎么会只靠一番嘴炮就能改变?而且,特朗普的“条件”其实也反映了他对局势的认识:俄罗斯已经稳住了,他没必要再硬碰硬,自己经济、政治更重要。你看他专注国内,一边拉票一边签法案,心都在自己那套操作上。
这局,你觉得乌克兰还能坚持多久?战线会不会就此被俄方打碎?还是说,真有人觉得,特朗普走后,这场“局中戏”还能继续演多久?你细想,这事到底是外交硬仗,还是心理战,最后谁输谁赢,还真不好说。反正我就搞不懂,乌克兰是不是得开始习惯这“没有得选”的局面了?还是说,未来的战争早就被幕后某些人算得明明白白,自己还在那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