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美军加码预算也难追?中美后勤差距为何越拉越大,关键在中国的工业体系

魔幻,真是魔幻。

最近美国人自己家的军事网站,那个叫《防务快报》的,捅了个大篓子,发了篇文章,标题就差直接写“大哥别打了,我腿麻了”。

文章的核心思想翻译过来就是:我们美利坚天天秀肌肉的那个“对华威慑”,其实有个要命的罩门,一碰就碎。

这个罩门,叫后勤。

这就很有意思了。

你想想,美军平时是什么形象?

六代机、无人航母、电磁炮,各种科幻片里的玩意儿拿出来晃悠,感觉明天就能殖民火星。

结果呢?

转身就在自家媒体上哭穷,说自己快递跟不上,像极了那个只练胸肌不练腿,看着虎背熊腰,一推就倒的健身房显眼包。

这波操作,不是简单的自谦,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卖惨式碰瓷”。

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美军的后勤,病得有多重?

这么说吧,它得的不是感冒发烧,是系统性的、深入骨髓的“三高”——成本高、风险高、船龄高。

先说船。

打仗打的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把钢铁和人命,用最快的速度,从A点扔到B点。

这中间的载体,就是运输工具。

二战那会儿,美国阔气啊,为了给全世界盟友送温暖,拉了超过6000艘商船搞运输。

那场面,叫一个“下饺子”。

现在呢?

你猜猜悬挂美国国旗的远洋商船还剩多少?

不到200艘!

是的,你没看错,连个零头都不到。

全球新造的大船,美国船厂的份额只有可怜的0.13%。

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全球都在用智能手机开视频会议了,你还在坚持用诺基亚发短信,而且全国就剩你一个营业厅还卖诺基亚。

船不够,就意味着你的快递运力拉胯到了极点。

更要命的是,你唯一的这条快递线路,还特别不安全。

从美国西海岸到西太平洋,这条几千公里的“跨洋专线”,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一条漫长又脆弱的活靶子。

美媒自己都承认,真要开片,头几个小时,这条由轮船、飞机、补给站组成的物流网,就会成为别人“优先处理”的目标。

这不是危言耸听。

你看看地图,第一岛链那几个美军基地,什么横须贺、冲绳,离咱们家门口不到1000公里。

这个距离,用咱们的快递小哥“东风-17”送温暖,那是分分钟的事。

而且这位小哥还特别调皮,会玩“乘波体”漂移,S型走位,防不胜防,指哪打哪。

再远点,第二岛链的核心关岛,3000公里开外,听着挺远是吧?

不好意思,另一位快递员“东-26”早就负责那个片区了。

炸个跑道、点个油库、拔个雷达,那都是KPI。

这就好比,你是个称霸小区的恶霸,但你的粮仓、厨房、加油站,全都建在了对头家保安亭的监控底下。

你的一举一动,人家看得清清楚楚,随时能给你断水断电。

你说你慌不慌?

除了这些硬件上的硬伤,软件上的腐败更是触目惊心。

几十年的和平红利,让美军后勤系统成了一个臃肿、低效、官僚的怪物。

削减成本、人员流失、设备老化,问题攒了一大堆。

2023年,关岛一个海军弹药库做日常维护,居然发现有结构性裂缝,吓得赶紧暂停作业。

这就好比你家米缸裂了,全家得饿肚子。

2024年,太平洋舰队一艘叫“理查德·伯德”号的补给船,因为缺个零件,直接在港口趴窝了3个月。

你敢信?

全球第一的军队,被一个零件给整停摆了。

这背后是什么?

是军工复合体的垄断。

军火商把持着所有数据和零件,五角大楼想给一架F/A-18战斗机修根电缆,都得走好几年的审批流程。

说白了,这哪是军队,这分明就是个被无数个贪婪承包商绑架的冤大头。

所以,美媒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在分析问题,不如说是在演戏。

演给谁看?

国会山的老爷们。

戏码就是:大哥,我们快不行了,再不打钱,就真要被那个“中国威胁”给活活耗死了!

他们开出了三副“药方”,但每一副都透着一股浓浓的“智商税”味道。

第一副药:拉盟友下水。

让日韩、菲律宾这些小兄弟多出钱、多开基地,一起分摊物流压力。

这话说得轻巧。

让小弟给你掏钱当炮灰,你当小弟傻啊?

日本国内一半以上的人都反对美军基地再扩张了。

菲律宾更是门儿清,生怕被卷进来,态度暧昧得很。

想让这些国家心甘情愿地当“ATM机”加“挡箭牌”,梦里啥都有。

第二副药:向国会要钱。

成立专项预算,造新船,修仓库,把物流搞上去。

听着很对。

但问题是,钱从哪来?

2025年美军光买新装备就花了1220亿美元,这笔钱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总军费都多。

你现在说后勤也要一大笔钱,那买六代机的钱是不是得砍一砍?

这就动了军火巨头的蛋糕了。

国会山里的博弈,比战场上还复杂。

第三副药:振兴造船业。

这个就更搞笑了。

美国的造船业空心化,不是一天两天了。

熟练工人缺口超过3万人,建造成本是中国的3倍以上。

而咱们呢,全球造船市场份额超过45%,一年造的大船数量是美国的20倍。

这已经不是差距了,这是代差。

让美国短期内追上中国造船业,比让可口可乐去转型做酱油还难。

看明白了吗?

这三条路,条条都是死胡同,或者说是“烧钱的无底洞”。

那美媒为什么还要这么卖力地吆喝?

答案就藏在文章的潜台词里:演一场“中国不战而胜”的恐怖故事,来倒逼国会打钱。

他们甚至脑补说,中国根本不用开一枪一炮,只要保持高度军事戒备,美军就得跟着动员,弹药、燃料、零件的消耗会像雪崩一样压垮脆弱的供应链。

这套逻辑,说白了就是“我为了防你,把自己搞破产了,所以都怪你”。

这是典型的恶人先告状。

真正的根源,从来不是什么“中国威胁”,而是美国自己那套深入骨髓的全球霸权战略。

你非要把军事基地开到别人家门口,非要跨越半个地球来搞威慑,你的后勤压力不大才怪了。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非要把总部设在纽约,然后天天派员工坐飞机去北京开拓市场,还抱怨差旅费太高。

解决方案不是给员工买更快的飞机,而是干脆把亚太分部关了。

但美国能关吗?

不能。

因为背后是军工复合体的巨大利益,是维持美元霸权的路径依赖。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最蠢、但政治上最正确的做法:继续渲染威胁,继续要钱,继续往这个无底洞里砸钱。

这笔钱,就算国会批了,也大概率是治标不治本。

钱会流入军火商的口袋,变成更昂贵的零件和更漫长的维修合同,而后勤系统的根本问题,比如船龄老化、人员短缺、效率低下,依然得不到解决。

所以,美军后勤的这个“阿喀琉斯之踵”,用钱是补不上的。

因为它连接的不是脚跟,而是美国整个产业空心化、金融化的“心脏”。

当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从造航母的船厂,变成了华尔街的PPT和律师函时,它的军事力量,不管表面上看起来多么光鲜,其根基都已经动摇了。

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靠着“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硬扛住了美军的狂轰滥炸。

今天,我们拥有的是全世界最完整、最庞大的工业体系。

在家门口作战,我们的后勤线短、粗、壮,像一根钢筋。

而美军那条跨越太平洋的补给线,则像一根被反复拉扯的意大利面,看着挺长,一用力就断。

所以,美媒的这场“预算逼宫”大戏,我们看看就好。

与其焦虑美军会不会拿到更多钱,不如看清一个事实:一个靠印钱和PPT来维持的霸权,当它开始抱怨快递太贵太慢时,说明它的商业模式,可能真的要玩不转了。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