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美国的阿米什人,主动选择停留在农耕时代

在技术爆炸时代,移民火星都指日可待了,但时间仿佛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凝固了。

这里,黑色的马拉货车在乡间小路发出哒哒蹄声;金色的麦田里,只有男女老少协作收割的身影;夜晚的窗户里,摇曳的是煤油灯的暖光,而非电子屏幕的蓝光。

这里就是美国阿米什人的世界。他们是清教徒中最严格的一群,终生追求心灵的平静,而外面的花花世界似乎难以对他们产生影响。他们坚守宗教信仰,不用电、不用汽车,不服兵役,不承担法庭陪审员的美国公民义务(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上帝才有权判断人的罪孽或清白),甚至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宗教习惯教育下一代,终生务农耕作。

今天聊聊这个谜一样的世界,探寻他们拒绝技术、停留在农耕时代的原因。

1. 一场因“严格”而生的教派分离

要理解阿米什人的现在,必须回到300多年前的欧洲。

16世纪,宗教改革风起云涌,再洗礼派异军突起。他们有一个“离经叛道”的核心教义:婴儿洗礼无效,只有成年人自愿选择的信仰才真正有意义。 这一主张在当时是颠覆性的,意味着教会与国家分离,个人意志高于传统继承。

到了17世纪末,一位名叫雅各布·阿曼的瑞士牧师,认为他所处的门诺派(再洗礼派的一支)正在失去最初的严格。他主张对违反教规的信徒实行更彻底的“回避”或“隔离”,以维护教会的纯洁。他的追随者愈发严格,最终分离出来,被称为“阿米什人”。

18世纪,为逃避宗教迫害,阿米什人横渡大西洋,来到威廉·潘恩许诺的“宗教自由之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他们带来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对信仰近乎固执的坚守,和一双善于耕作的手。在这片新大陆上,他们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将“分离于世”的信念,深深扎根于美洲的土壤。

2. 信仰基石

阿米什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在其信仰中找到答案。他们的神学核心,围绕着三个关键词:谦卑、简朴、顺从。

“Gelassenheit”——谦卑的秩序

这是一个德语词,意为“屈服”或“顺从”。它远不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套完整的生活规范。在阿米什社区,个人主义是毒药。他们不拍个人照片,因为这会助长虚荣;衣着统一朴素,为了消除个体差异;发言时轻声细语,避免显得突出。这种谦卑,是对上帝意志的顺从,也是对社区集体的归属。

他们虔诚信奉《圣经》中的教导:“不要效法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指的就是我们所在的现代世俗社会。他们认为,外部世界的价值观——消费主义、个人至上、技术万能——会腐蚀信仰,破坏家庭与社区的和谐。因此,他们的“落后”,是一种主动的、防御性的选择,是为了建造一道精神的“防火墙”。

与一般的基督徒不一样,阿米什孩子出生后并不自动成为信徒。他们需要等到16岁以后,进入一个名为 “徘徊期” 的特殊阶段。在此期间,他们被允许体验外部世界的一切:开车、喝酒、穿牛仔裤、用手机……在充分见识了“世界”的样貌后,他们必须做出一个不可撤销的决定:是接受洗礼,正式加入教会,遵守所有 Ordnung(教会规条),还是永远离开社区。

这个选择是自由的,但代价巨大。 选择离开,意味着失去整个家庭和社区的温暖与支持。令人惊讶的是,超过85%的年轻人最终选择了留下。这背后,是社区强大凝聚力的吸引和对集体的依赖。

3. “拒绝”背后的深思熟虑

阿米什人的生活,是他们信仰最极致的物化体现。他们的每一个选择,都不是盲目的禁止,而是经过社区深思熟虑后的集体决策。

走在阿米什社区,你会被他们的衣着深深吸引。男性戴着宽檐草帽,穿着单色衬衫和标志性的背带裤;女性则身着长及脚踝的纯色长裙、围裙,并永远戴着祈祷帽。

这些服装由社区自己制作,款式百年不变。它们的目的非常明确:消除个性,标识身份,践行简朴。 在这里,没有人需要通过衣着来彰显自我,因为“自我”本就属于集体。

阿米什人最典型的行为就是拒绝一切先进的技术发明,不如汽车,今天汽车已经成了人类的代步工具,尤其是在美国,家家户户至少拥有一辆汽车,但阿米什人却拒之门外。

为什么拒绝汽车?这或许是外界对阿米什人最著名的疑问。

答案远非环保。阿米什人认为马拉货车限定了活动范围,确保了家庭成员和邻里之间频繁的、面对面的交流。它避免了因汽车带来的远距离通勤和城市工作,将人们牢牢锚定在土地和社区之上。速度虽然慢,但带来了彼此关系的加深。

阿米什人并非仇恨科技。他们拥有一套精密的 “技术筛选机制”:阿米什人认为电视、互联网会占用家庭团聚的时间,引入外界的价值观,因此被禁止。华丽的汽车会引发攀比,因此被拒绝。压缩空气动力工具、柴油拖拉机(必须用钢轮,防止上路)可以被用于农业生产和木工坊。甚至,为了经营生意,他们允许在远离住宅的作坊里使用电力和电话。

所以,他们的逻辑一以贯之:技术是仆人,而非主人。一切以能否巩固社区和信仰为唯一准绳。

教育:八年级之后,是更广阔的人生课堂

为了不被教育影响,阿米什人不惜与联邦政府打官司,最后双方达成协议,阿米许人只接受八年教育,在他们自己的单室校舍里。课程实用而基础:阅读、写作、算术和宗教知识。他们坚信,八年级的知识足以培养一个优秀的农夫、木匠和家庭成员。更高的教育,尤其是大学,会灌输批判性思维、世俗价值观,可能导致年轻人背离社区。

在他们看来,生活的智慧、信仰的坚定、手工的技能,远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重要。教育是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离开生活。

4. 集体主义失的互助

如果说个人主义是现代社会的基石,那么集体主义就是阿米什社会的灵魂。

“相互帮扶” 是他们生存的秘诀。当一个家庭的谷仓被烧毁,社区会在一天之内聚集起来,如同一个高效的有机体,在“集体蜜蜂”中,用一天时间就能重建整个谷仓。这不需报酬,因为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这种互助体系,让他们完全不需要依赖外部保险和政府救济。

他们的经济活动也深深植根于价值观。从传统农业扩展到精湛的木工业(阿米什家具以坚固耐用闻名),他们的小规模生产模式,是对现代“996”和无限内耗的彻底反叛。工作是为了生活,而非生活是为了工作。 在阿米什社区,你看不到“躺平”与“内卷”的焦虑,因为每个人的价值,早已在上帝和社区中被确认。

5. 现代性的冲击与阿米什人的韧性

在21世纪,阿米什人并非生活在真空罩里。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 旅游业的窥探: 如宾州兰开斯特县,已成为热门景点。游客的巴士穿梭于乡间,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他们的生活。阿米什人在保持尊严的同时,也谨慎地利用旅游业销售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在坚守与谋生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

· 土地的困境: 人口高速增长(平均每家7个孩子),而农业用地有限且价格飞涨,迫使更多年轻一代进入手工业,与全球市场产生联系。

· 法律的冲突: 关于 homeschooling 的资质、建筑标准、社会保障豁免等问题,他们时常需要以“宗教自由”为由与政府周旋。

随着时代的进步,阿米什人并非僵化不变。为了生存,他们会调整规则,比如允许在商业中使用有限的科技。但这种调整,永远在教义允许的框架内进行,由社区集体决定。这种“有原则的灵活”,正是他们历经三百年而不衰的奥秘。

6. 徘徊期的启示

“徘徊期”是理解阿米什人为何能延续的关键。它不是一个放纵的假期,而是一个严肃的信仰试炼。

社区大方地让年轻人去看、去体验、去比较。他们相信,唯有在经过诱惑考验后依然做出的选择,才是真正坚定的信仰。这种极致的自信和开放,反而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当年轻人在外面的世界经历了物质的喧嚣与精神的漂泊后,社区提供的确定性、归属感与无条件的爱,成为了无法抗拒的精神家园。

因为他们深知强制的传承会引发反抗,而赋予自由的选择,往往能赢得真心的回归。

阿米什人用他们的存在,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进步? 是更快的速度,更多的消费,更炫目的科技?还是更和谐的关系,更平静的内心,更可持续的生活?

他们并非拥有所有答案,但他们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在一个鼓励甚至强迫我们不断“奔跑”的时代,阿米什人选择静静地“行走”。他们提醒我们,人类幸福的源泉,或许从未远离过那些最古老、最朴素的事物:土地、劳动、家庭和信仰。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