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只盯大盘股了!三季报显示,高盛、摩根士丹利都在偷偷买小盘股,4只股成外资“心头好”,全是流通市值不足百亿
外资的动向,一直是A股市场的重要风向标。
2025年三季报的披露,让顶级投行的持仓浮出水面。
高盛、摩根士丹利、巴克莱、瑞银等名字再次出现在多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里。
一个鲜明的共同点是,他们扎堆进驻的,清一色是流通市值不足百亿的小盘股。
这四家公司分别是星网宇达、我乐家居、国光连锁和联芸科技。
外资用真金白银投票,揭示出当前市场下一个清晰的投资偏好。
星网宇达成为了三季度最耀眼的外资聚集地。
其流通市值仅为37亿元,主营无人系统和卫星通信。
公司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260%,业绩表现惊人。
瑞银集团新进成为其第七大流通股东,持仓234万股。
摩根士丹利紧随其后,新进205万股,位列第八。
高盛公司新进183万股,巴克莱银行新进160万股。
连同中信证券的98万股,前十大股东中罕见地出现了五家机构新进重仓。
业绩的超预期增长,显然是吸引这批聪明资金的关键因素。
我乐家居看起来是一家传统的家具制造商。
其28亿元的流通市值在市场中并不起眼。
但三季报显示,高盛、法国兴业银行和野村证券三家外资稳稳驻扎其中。
高盛在三季度小幅减仓108万股,但仍持有214万股,位列第五大股东。
法国兴业银行则反向加仓6.45万股,总持股达到196万股。
野村证券重仓154万股,按兵不动。
在外资的陪伴下,我乐家居交出了净利润增长70.92%的三季报。
国光连锁是一家区域性商超企业,流通市值92亿元。
就是这家看似平平无奇的零售股,却获得了三大国际投行的集体青睐。
J.P. Morgan三季度新进151万股,一举成为第六大流通股东。
高盛新进95万股,摩根士丹利新进71万股。
公司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40.36%,稳健的增长或是外资看中的基础。
联芸科技是四家公司中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家。
其38亿元的流通市值背后,是核心技术的硬实力。
该公司是全球独立固态硬盘主控芯片出货量前二的玩家。
三季报中,高盛新进97万股,瑞银新进97万股,花旗环球金融新进55万股。
尽管净利润增幅为23.05%,但其在芯片国产替代领域的地位不容小觑。
从股价走势观察,这四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的形态。
它们基本都处于长期的横盘整理阶段,或者经历了明显的回调。
外资的进入,恰好发生在股价相对低迷的时期。
这种“低位潜伏”的策略,是这些国际投行多年来惯用的手法。
他们不追求在上涨途中追高,而是提前在底部区域收集筹码。
等待公司基本面改善,或者相关行业题材成为市场风口。
一旦股价因概念炒作而大幅拉升,他们便可能择机兑现利润。
小盘股因其市值较小,股价弹性通常远大于大盘蓝筹股。
少量资金的推动就能对股价产生显著影响。
这为擅长波段操作的外资提供了理想的交易土壤。
从行业分布看,这四家公司涵盖了高端制造、消费家居、商业零售和半导体芯片。
显示出外资并非聚焦单一赛道,而是分散布局于不同领域。
这种“摊大饼”式的投资,意在广撒网,捕捉不同板块的轮动机会。
在高增长的星网宇达身上,外资看到了无人系统和卫星通信的题材潜力。
在我乐家居和国光连锁身上,则是布局消费复苏的逻辑。
联芸科技则明显押注于科技自主可控和半导体产业链的景气度。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的持仓并非一成不变。
在我乐家居的案例中,高盛选择了小幅减仓。
这反映出即便在同一家公司内,不同外资机构的具体操作也存在分歧。
但整体而言,新进和重仓仍然是三季度动作的主流。
市场分析师指出,外资对小盘股的青睐,与当前宏观环境有关。
在经济增长寻求新动能的背景下,中小型企业可能展现出更强的成长性。
而三季报的业绩验证,为他们的选择提供了底气。
这种布局也引发了一些市场讨论。
有观点认为,这强化了外资偏好概念炒作的短期博弈风格。
另一种声音则指出,业绩高增长是小盘股能吸引外资的核心前提。
无论动机如何,这些顶级投行的持仓变化,为市场观察资金流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窗口。
他们的集体行动,正在悄然影响相关股票的筹码结构和市场情绪。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