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排全锦赛失利分析:朱家荟缺席影响显著
河南女排全锦赛连败,真是因为少了朱家荟?
这回全锦赛,河南女排U17和U19两支队伍接连栽了跟头,尤其是U17那场,输得有点难看。球迷们一翻名单,立马就明白了——朱家荟没来。这名字一出,懂行的都知道,她不在,河南队的魂儿就少了一半。
别看这姑娘现在人在浙江大学军训,晒得黝黑,正跟着大一新生练正步,可她在排球圈早就是个“传说级”人物。以前打比赛,她一个二传调度,能把对手整懵。最绝的是她那个下手发球,又快又飘,对手站那儿跟木头人似的,根本接不住。那时候她还在省队,一上场,对手眼神都发虚。现在她进了浙大,接受更系统的训练和文化课熏陶,不说别的,光是眼界和心态,早就不是当初那个青涩小将了。
再看河南U17这支队伍,纸面实力真不差。队里光是身高1米90以上的队员就有四个,副攻涂学玲更是直接飙到1米97,这条件放全国都排得上号。按理说,这种配置打个河北队,应该是碾压局。可现实是,球传不起来,攻手接不上点,拦网也乱套。问题出在哪儿?缺一个能“穿针引线”的人。朱家荟就是那个能把全队串起来的“大脑”。她一不在,再高的个子也白搭,球飞来飞去,就是组织不起来有效进攻。
有人说了,年轻队员就得锻炼,不能总靠一个朱家荟。这话没错,可也得看实际情况。你让一群还在找节奏的孩子,突然没了主心骨,等于让刚学会开车的人上高速跑夜路。河南队这次输球,表面看是技战术问题,根子上是核心缺失。朱家荟不是万能的,但她确实是目前这支队伍最稳的那颗定心丸。
其实这也不全是坏事。朱家荟去上大学,说明这条路走得通。打球和读书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她能在赛场上呼风唤雨,也能在校园里安安稳稳军训,这对年轻球员是个巨大鼓舞。以后谁还说打球的孩子没前途?人家浙大都抢着要。而且大学的训练体系、康复保障、战术理念,都不是地方队能比的。等她再回来,说不定真能打出点“朱婷”的影子——不是说要成下一个朱婷,而是那种掌控全局、带动全队的气质。
这次输球,河南队该反思的不是临场发挥,而是后备力量的衔接。朱家荟不可能永远在,得有人能顶上来。可话说回来,现在能顶上的,还真没几个。她这一走,等于提前把问题暴露出来了。与其捂着盖着,不如痛快面对。
说到底,排球是团队运动,但关键时刻,真得有个能扛事的人。朱家荟现在不在,河南队就像少了方向盘的车,跑得再快也容易偏道。等她回来,看看这帮小队友能不能跟上她的节奏。要是能磨合好,下一次全锦赛,场面肯定不一样。
球可以输,但路得走对。
——“天才不是永远在场上的,但影响力可以。”
资料来源:中国排协官网、浙江大学体育部公开信息、全锦赛官方赛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