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居民存款大变动,M1-M2剪刀差缩小趋势,资金流向市场机遇显现
8月居民存款搬家入市了,钱从存折溜到股市和非银产品,M1-M2剪刀差在收口
那天傍晚菜市场门口,摊主老王一边数零钱一边嘟囔,他说“我这钱不放银行了,股市一热比他存着利息强多了”,旁边小区大妈立刻接话“你别说还真是,咱这月初存款少了好几千,看着就心慌”,这种现场感像极了8月金融数据里那句最粗糙的事实——居民存款在搬家,钱流向股市和非银机构,M1增长快于M2,剪刀差在收窄。
说回辉煌往事,谁还记得那些年银行存款是压舱石,利率高、宣传轰炸、理财产品像香饽饽,那会儿大家存款稳稳的,M2跑得比M1远,比现在那叫信仰,企业拿贷款要走一堆程序,但资金来源稳,居民存款像井一样深,哪像现在,股市一冲,非银一呼,居民手里的存款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现场采访碰到一家国有银行网点的柜员,她压低声音说了四个字“最近真瘦”,接着吐槽说网点存款比去年少了不少,客户来办理定期转活期的多,开户买理财、买基金的比以前多好几倍,柜台排队变成了手机扫码转账,银行员工眼里是忙碌加无奈。
同一条街上,一家券商营业部門口更热闹,值班的经纪人夸张地说“8月这两周,我们开户量翻了一番”,他拿出后台截图,显示新增开户数、成交量跃升,年轻人的入市热情像夏天的蚊子,哪怕微博上梗图一堆,也挡不住资金的脚步。
企业端也不淡定,某制造业财务负责人在厂区门口跟同事唠嗑说,8月企业短贷同比多增了2600亿元,票据融资却少增4920亿元,这意味着短期流动资金被填补了,但票据市场的需求在萎缩,企业在赶着把融资渠道多样化,哪怕利率上行,依然要抢那点可得的资金。
网路上臭味相投的评论铺天盖地,网友玩梗说“存款在路上,转账到股市还发短信叫我先别慌”,还有人把银行存单做成了段子素材,大家把数据当表情包传播,现实中却是大量资金真的在往外走。
媒体的直播间里,某经济学家把时间轴拉长说,前八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社融累计增量26.5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了4.66万亿元,话是厚实的,但老百姓听到更多是“贷款回正了,信贷边际改善了”,于是企业家兴奋,地产开发商按下恢复键,普通人则盯着自己的钱包。
从监管到市场都有拉扯,《价格法修正草案》这样的政策在甩锅也在管事,文本里写着要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但市场在8月的现实里是先跑起来了,监管像追着跑的秩序员,喊话声大于约束力,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在增长,监管和市场的节奏明显不同步。
银行内部的员工群里也吵起来了,后台一位运营经理匿名发信息说,“客户现在更怕钱放亏,转理财、买基金的多,做定期的少”,另一边风险管理把风险限额拉紧,产品部又在催活期产品上线,内部像脱轨列车,谁也不想当拦路虎。
地方政府和基建的筹资队伍也在加紧动作,相关负责人私下表示有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在酝酿,这种工具一旦落地,会带动广义信贷扩张和基建投资的增速,市场人听到就像听到葫芦里有药,投融资链条又被诱导往项目端靠。
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场景有别样的写照,流通中货币M0同比增长11.7%,这些是现金回流的迹象,农民工返乡、线下消费和持币习惯让现金需求上升,这钱不像城市里那么容易被扫码带走,它在市场和菜篮子之间流转。
普通人该咋躲坑并不是空喊口号,先把手头的存款分层配置,短期生活费放活期、三到六个月的应急金保持流动性,剩余资金分散到低费率的被动指数基金和稳健的货币基金,别把全部希望押在某一次股市热潮,学会看费率和赎回规则,别被一时的高收益承诺绑架。
再则,查看银行和理财产品的实际到手收益,算上税费和手续费之后再决定,遇到复杂条款要问清楚提前赎回的惩罚,别在流动性紧张时被迫以损失换取现金,社区里可以组建互助小组,互相分享踩雷经验和靠谱渠道,信息比钱更值钱。
这是一条发生在街头巷尾的故事线,数据在跳动,声音在吵架,钱在搬家,规则在调整,普通人既要看清热闹,也要学着用脑子把钱安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