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老帅佩西奇离职: 《250级阶梯》的故事, 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在最近接受本国媒体《政治日报》采访时,刚刚结束欧洲杯征程的塞尔维亚75岁老帅佩西奇,透露他在本月合同约满后不准备再继续执教,他直言这支球队需要新的教练。
“作为塞尔维亚国家队的教练,训练和带领最好的塞尔维亚篮球运动员是一种荣幸。当你领导他们时,承担责任并做出决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然而,是时候寻找一位新的教练了,希望他能够延续我们在之前已经开始的工作。”
今年已经75岁的佩西奇几乎将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巴尔干半岛的篮球。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执掌国家队教鞭,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他带领球队连续拿下了1998年和2002年男篮世锦赛的冠军,虽然那时的名字叫南斯拉夫。
如今这支塞尔维亚,是他和自己的弟子乔尔杰维奇花了十年时间打磨出来的。
从别利察、蒂奥多西奇到约基奇、米西奇、阿夫拉莫维奇,他们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拿下银牌宣告了巴尔干篮球重回世界之巅,又在2024年与美国梦之队携手奉献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奥运半决赛。
围绕着当世第一人约基奇,塞尔维亚还要继续前进,但这位治军严格、功勋卓著的老帅是时候下车了。
大概三十年前,美国梦一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决赛上117-85战胜刚建国不到半年的克罗地亚。一个中年人在当地一家酒吧,借着酒劲对在场所有看球的宣称,
“我的孩子们绝对能赢这支美国队”。
旁人哈哈大笑,不知这人是谁,只觉得他是喝醉了发酒疯。
可他依然涕泪纵横、激动地争辩:
“你们看看!这支克罗地亚队只有一个托尼(库科奇),就和他们(美国队)在上半场不分高下。要是我的孩子们都在一起,你说会发生什么!”
这个男人就是佩西奇,而他说的“那群孩子”,
是库科奇、迪瓦茨、拉德加、阿里贝波戈维奇以及后来的欧洲著名的“炸弹后卫”、前中国男篮主教练乔尔杰维奇。
在他们都还是未成年的孩子,在16-19岁的年纪,就成为了当时欧洲最让人期待的“天才群体”。1986年拿下欧洲青年锦标赛冠军、1987年击败“手套”佩顿、“大妈”拉里·约翰逊的美国队拿下U19世青赛冠军。
1985年拿下成年欧锦赛冠军的南斯拉夫在当时的欧洲所向披靡,但在内部的训练赛上他们不止一次地输给这群天赋纵横的小老弟。
2017年,在他们U19世锦赛夺冠三十周年之际,塞尔维亚拍摄了一部名为《250级台阶》的纪录片,告诉后人那段让人唏嘘的辉煌岁月。
当时67岁的佩西奇回到了塞尔维亚篮协,找出了已经在那里封存了三十年的奖杯,装到箱子里邮寄给已经在天南海北的“孩子们”,里面附上了一张纸条“说出我们的故事”。
于是迪瓦茨、库科奇、乔尔杰维奇、阿里贝戈维奇、伊利奇、拉德加这些后来享誉世界的名字,一个个开始回忆那段属于他们的峥嵘岁月。
1984年的一天,佩西奇被正式任命为南斯拉夫U17青年队的主教练。当时正在国内篮协任职的拉雅伊奇通知他,
“我们有一批非常不错的孩子,出生时间在1967-69在之间,现在由你来带他们。”
佩西奇接手了这项工作,并且找到了自己曾经的老师、当时南斯拉夫著名的运动学家卡拉列维奇,邀请他作为自己的助理教练,两人一拍即合。
在之后的三年里,他们成了那群南斯拉夫天才心目中的“魔鬼二人组”。
佩西奇选择将球队基地定在Stara Planina,如今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交界地的一处山区,在当时也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每年他们会在这里集训三个月,这里成了那届南斯拉夫国青队所有人的精神家园。
拉德加(FIBA篮球50杰,两届欧洲杯冠军,两次奥运会亚军)回忆道,我从贝尔格莱德出发,结果根本买不到火车票,最后我不得不挤在一个货仓里,旁边竟然还有一头牛!我就是这样第一次去了那个地方。
当然更恐怖的还是在那里的集训,整整三个月时间,他们只能作为住所的山腰小别墅和山脚下的球场里两点一线,周围人迹罕至。
乔尔杰维奇开玩笑道:“有一周我们训练表现不错,佩西奇难道地给我们放了一天假,结果大家都笑了。在这种鬼地方我们哪也去不了,依然只能原地休息,最后我们还是不得不去摸篮球。”
当时18岁的拉德加、乔尔杰维奇、迪瓦茨,库科奇都已经是入选过国家队的天才新星,可是在这里遇到的依然是一视同仁的对待。
一次在克罗地亚的集训中,拉德加和库科奇把两个热情的女球迷扛在肩膀上合影。结果被佩西奇知道后,第二天被罚20次折返跑,不过这次他们肩膀上变成了两个训练师。
用库科奇的话说,“他与我们之间没有民主,是个绝对的独裁者。但在我们那个年纪,最好有个强势的教练,免得我们胡作非为。
从第一秒开始,他就是个奴隶主。”
他们几乎与世界与世隔绝,唯一的消遣就是看录像。但几部南斯拉夫典老电影到最后让所有人都能背出其中的情节,唯一保持每周更新的是从当时国家篮协寄出的NBA录像。
“我们看NBA,看全明星赛,看湖人与凯尔特人的总决赛。我们必须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尖端的篮球是什么样的,因为迟早我们会碰上他们。”
与这种近乎苦行僧式的生活相对应的,是他们当时走在世界前列的训练方式。
卡拉列维奇是当时南斯拉夫运动体能方面的专家,他和佩西奇完美合作,一人负责体能、一人负责篮球。在八十年代的欧洲,训练的科学性逐渐被人们重视。
篮球运动员不是田径运动员,如何对应比赛的需求去提升球员的身体能力成为了新的课题。
而他则是这方面的先驱和专家,不仅全程跟队训练,而且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些独特训练器材,只为让这群篮球天才在提升技巧的同时打磨出最好的身体。
而这部纪录片之所以叫“250级台阶”,就是他们在1987年出征意大利博尔米奥前夕进行的一项特殊“意志训练”。
在训练地旁的一座山上,正好有一截长长的台阶。佩西奇要求队员们完成三组登阶训练。
第一组能停两次、第二组停一次、最后一组必须一口气冲上去。
那段台阶虽然“只有”250级,但越往上越陡,最后几乎达到了45的坡度。很多人第一组爬完就已经累疯了,但最后他们还是咬着牙完成了这个训练,几乎所有人一辈子都记得这个魔鬼训练科目。
后来他们回忆“当库科奇完成这个科目时,他几乎已经死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没有呼吸”
而卡拉列维奇得意地回忆道“当时他们的心跳都达到220-230,几乎是人体的极限,这就是训练的目的。”
经过那些年“地狱式”的打磨,那支南斯拉夫青年队,几乎以横空出世的姿态震惊了全世界。
小组赛就110-95干掉了不可一世的美国队,库科奇三分球12中11让世人胆寒,最后的决赛在加里·佩顿和拉里·约翰逊等未来NBA球星的疯狂反扑、半场40-43落后的情况下,愤怒的佩西奇几乎砸掉了他们的更衣室。
结果换来了下半场可怕的巴尔干雄狮,他们很快振作起来,最终以86-76逆转夺冠。
后来这群年轻人升入了国家队,他们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拿到了银牌、1989年拿下了欧锦赛冠军,又在1990年世锦赛上连续干掉美国和苏联登顶,库科奇拿下大赛mvp。
在当时的世界篮坛,他们已经是绝对的霸主,1992年奥运会前,所有人都期待他们跟梦之队一较高下。
但1991年当他们最后一次代表南斯拉夫在罗马欧锦赛夺冠时,现场的转播员却是这样播报的:
“你们今天看到的这支南斯拉夫队,很可能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球队。但这将是他们最后一场比赛了。”
然后就是斯拉夫半岛上的熊熊战火,数十万人丧生、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不共戴天。
篮球在战争面前,显得那么弱小和不堪一击。
于是那支坚如磐石、亲如兄弟的南斯拉夫“黄金一代”分崩离析,库科奇、拉德加以及“欧洲乔丹”彼德洛维奇属于克罗地亚,迪瓦茨、乔尔杰维奇和主教练佩西奇等则回到塞尔维亚。
国仇家恨让他们老死不相相来。
乔尔杰维奇曾回忆道“从前他们能来我们这儿,我们也能去他们那儿,但现在不可能了。”
巴尔干半岛上的人们,对于球类运动的天赋是天生的。克罗地亚人是世界上最高的民族,斯洛文尼亚人最富于纪律,波斯尼亚人有极强的融合能力;马其顿人勤苦执着,塞尔维亚人如狮子一般好斗。
所以才有了那样一句谚语“如果你想赢得冠军,没有什么比组织一帮南斯拉夫人,然后给他们一个球更保险的了”。
后来的日子里,库科奇、拉德加们带领克罗地亚连续两年在奥运决赛上输给梦之队获得银牌。
佩西奇作为南斯拉夫主教练,带领只有塞尔维亚和黑山人组成的国家队连续拿下1998和2002年世锦赛冠军。
而乔尔杰维奇作为继任者,又带领塞尔维亚在连续三次世界大赛(14年世界杯、16年奥运会、17年欧锦赛)上拿下银牌。
即便是现在,约基奇、东契奇堪称如今最天才的两位篮球运动员,再配上祖巴茨、武切维奇、博格丹这些同样强悍的名字。
你很难想象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美国还会不会是世界篮球的霸主。
但就像佩西奇自己说的那样
篮球是伟大的,但在这个世界上太多事面前,又是如此渺小。
《250级台阶》的故事,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