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印媒甲亢姐碰上天津,莫迪还没走,她先扛不住了!

印媒甲亢姐碰上天津,莫迪还没走,她先扛不住了!

当印度媒体人帕尔基·夏尔玛,那个被中国网友戏称为“甲亢姐”的女人,站在天津会场的AI机器人面前时,她多年来赖以为生的职业武器——反华叙事,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她试探性地用英语提问,机器人对答如流,从政策解读到会场指引,甚至还能多语言实时翻译。夏尔玛围着机器人转了好几圈,嘴里反复念叨着“太新奇了”。这一幕,与她在印度电视节目里,指着PPT嘲讽中国科技是“导弹磁铁”的样子,形成了绝妙的讽刺。

这个女人,不是一个简单的记者。她是印度极端民族主义舆论场里,被精心打造出来的一门“重炮”。她的流量密码非常清晰:踩中国,捧印度。在中国“九天”无人机首飞前,她言之凿凿地引用“美国专家”的观点,断言这东西在实战中不堪一击。至于专家是谁,出处在哪?不重要。在她的受众那里,结论比证据重要。

在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击落了印度5架战机,她能在节目里硬说成是印度赢了。这还不够,她必须把中国也拖下水,宣称中国援助巴基斯坦的武器毫无用处,甚至叫嚣“中国的防空系统已被印度全面压制”。

这种表演的高潮,是在采访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时。当对方坦言当今世界大国只有中美俄三个时,夏尔玛脸上的失望几乎无法掩饰。但这并不妨碍她扭头就在自己的节目里,继续兜售“印度更强”的陈词滥调。

对她而言,中国是一个符号,一个用来凝聚印度国内情绪、收割流量的工具。这个“中国”越是落后、不堪,她的事业就越是成功。

直到她跟着莫迪总理的专机,降落在天津。

她职业生涯的根基,开始从地基处崩塌。这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是一场剧烈的思想地震。震源,就是她脚下这片土地所呈现出的、不容辩驳的物理现实。

会场里,自动巡逻的无人车灵活避让行人,人脸识别系统让繁琐的安检流程消失。这些曾被她贬低为“噱头”的技术,正以一种极为务实、高效的方式运转着。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装机量占了全球一半以上。数据是冰冷的,但夏尔玛眼前的场景是滚烫的。

真正的冲击,来自那些“毛细血管”般的日常。

在天津的夜晚,她看到人们随意上街,女性独自一人也悠闲自得。这对于一个来自“夜间外出安全感全球倒数十名”国家的女性来说,冲击力是巨大的。在中国,深夜出门吃个烧烤、逛个便利店是生活常态;而在印度,这是需要巨大勇气的冒险。这种无需言说的安全感,比任何宏大叙事都更有说服力。

她发现,在中国坐公交、乘地铁、骑单车,一个手机应用全部搞定,全国通用。而在印度,每换一个城市,往往就得下载一个新的APP。她看到,在中国的地下通道里,5G信号满格,视频通话毫无卡顿。而在印度,市中心的4G信号都时常断线。她看到,停车场里一半都是电动汽车,充电桩随处可见。而在印度,电动车普及率不到1%,找个充电桩比登天还难。

这些都不是为峰会准备的“特供品”,而是十三亿人每天都在体验的日常。每一个细节,都在无声地反驳她过去在演播室里说的每一句话。她曾经构建的那个“落后中国”的稻草人,在天津街头被现实的车轮碾得粉碎。

帕尔基·夏尔玛的“认知崩塌”,不是因为谁对她进行了说教,而是因为她被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运转有序的真实中国“包围”了。她过去赖以生存的武器库——那些断章取义的情报、来源不明的专家、煽动性的言论——在亲眼所见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廉价和不堪一击。

一个靠贩卖“中国不如印度”叙事而走红的媒体人,最终被中国的现实所“征服”。这本身就是国家实力最直接的体现。

事实,从来不需要辩论,它只需要被看见。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