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曾国藩询问李秀成:无能秦日纲获封王,善战的罗大纲为何未受封爵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占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这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布败局已定。天京失陷后,“忠王”李秀成在一片混乱中走散了,和幼天王也失去了联系,几天之后就被湘军捕获了。

7月28日,曾国藩从安庆匆匆赶到,第一次对李秀成进行审问。两天以后,李秀成就在狱中开始写自传,回忆起他在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经历。

这份自传写了五天,然后递给曾国藩看。到了8月6日,曾国藩又一次审问李秀成,令人觉得意味深长的是,第二天,李秀成就被迅速执行了死刑。

在他们的对话里,曾国藩曾问李秀成:“秦日纲能力不行,怎么还封王;罗大纲善于作战,为什么还不是王爵。”

这问题看上去挺简单,但实际上却点到了太平天国内部矛盾的关键。

名气大于能力的秦日纲

秦日纲据说是广西贵县,一说是桂平白沙人,家境挺清苦的。在加入拜上帝会之前,他的身份也有不少传闻。

《贼情汇纂》和《粤寇起事记实》都提到秦日纲曾经担任过乡里的勇士;《忠王李秀成自述》则把他说成是个“帮工的”;《金陵癸甲纪事略》说他曾以做豆腐为生;《乙丙日记》里也记载他是个“御车的人”。

关于秦日纲加入拜上帝会的原因,说法各不相同。有一种传言是,因为当时贵县土民和客民因为田产争执发生冲突,县官贪赃枉法,只把土民赶走,把客民驱逐出去,于是“悍黠者”就有主意投靠拜上帝会,秦日纲也跟着加入了。而且,他在当乡勇时,曾偷窃粮饷,这事被揭发后也被免职,可能也算是个原因。另一说是,根据《民国广西人物志》记载,秦日纲在贵县龙山挖矿时,认识了传教士洪秀全,因此加入了会。

1850年7月下旬,拜上帝会准备起义,秦日纲接受了洪秀全的“灵魂超生”仪式(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认为,这次就是秦日纲正式加入拜上帝会的开端)。到了同年的8月,他组织会员与地主团练作战,这种组织能力也被洪秀全看中,认为他是骨干分子,之后还被安排去了金田团营。

金田起义一战结束后,秦日纲逐渐显露出他的才干,他和南王冯云山一同行使“天兄圣旨”,主要负责教导太平军的将士们,以及惩戒那些不听话、不遵守命令的军中成员。

太平天国一旦把首都定在天京,便开始拟定北伐和西征的作战方案。

1854年3月,为了压制翼王石达开在安庆的势力,东王杨秀清安排秦日纲顶替石达开守城。秦日纲一到安庆,就照着石达开的老办法行事,这让杨秀清有些疑心。没多久,他就被罗大纲换了下来。

回到天京以后,杨秀清又缩减了秦日纲部下的兵力。不久,北伐援军曾立昌的部队在山东临清州遭到失败溃散。六月份,已被封为燕王的秦日纲率领第二支援军去支援北伐,但在舒城杨家店被清军挡住了去路,败退回天京之后,接到命令前往安庆去安民。

11月的时候,湘军袭击了田家镇,秦日纲带领守军在半壁山和湘军交手,结果遇到了挫败。韦志俊、石镇仑和韦以德等带领部队赶来援助,还分成三路渡江再次作战,不过最后韦志俊和石镇仑都战死了,秦日纲和韦以德不得不撤退,田家镇也失去了控制。

没多久,湘军又在水路和陆路同时展开攻势,太平军的水师遭遇火攻,伤亡惨重。c不得不放弃田家镇,退守黄梅,这次失利之后,被撤销燕王的爵位,改封为顶天燕。

杨秀清一看秦日纲不是湘军的对手,只能派翼王石达开去前线。石达开到了之后,耍了个计,把湘军水师的战船都烧掉,打得湘军一败涂地。接着,太平军趁势收复了武昌和其他一些城池。

1855年9月27日,杨秀清觉得秦日纲还算挺听话,就假装接受洪秀全的降梦诏,给秦日纲重新封了燕王的爵位。

外来的威胁扫除之后,太平天国内部洪秀全和杨秀清的冲突竟然到了最激烈的地步。

北王韦昌辉和秦日纲接洪秀全的密令,回到天京,1856年9月1日那天,他们带领部队攻入东王杨秀清的府邸,把杨秀清和家人都杀了。这事之后,局势变得更糟,另外不少太平军弟兄也遭了殃,死的人多达两万以上。

九月中旬,翼王石达开从湖北赶到天京,批评韦昌辉乱杀人,韦昌辉却打算害他,石达开一夜之间就逃出去了,留在天京的家族成员都遇害了。

秦日纲在这次行动中,摇摆不定,一开始听韦昌辉的命令去追杀石达开,但知道天京外的太平军同情石达开,而且实力更厉害之后,就转向驻扎在西梁山,对准清军,想借此博取石达开的好感。

石达开集结兵力,宣称要是洪秀全不杀韦昌辉和他的手下,就要攻打天京。起初洪秀全不同意,不过局势逼得他不得已,最后还是命秦日纲将韦昌辉弄死。

11月2日,秦日纲设下计谋,把韦昌辉给解决了。石达开一回到天京,没放过秦日纲,封城三个月。到了11月28日,把秦日纲给杀了,洪秀全也把他的燕王爵永久撤了。

秦日纲在前线和湘军打过不少仗,像曾国藩、曾国荃这些湘军的将领们都觉得他军事才能一般,远不及石达开。因此,后来曾国藩抓住李秀成之后,在两人谈话中就问了:“秦日纲凭啥能封王?”

有人可能会说,太平天国封的王挺多的,可大部分都比不上秦日纲,曾国藩这也就夸大其词了。其实不然,要明白,当时秦日纲被封王的时候,太平天国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大规模封王,王爵可是挺少的,气都没几个。

秦日纲能成王,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他是最早加入拜上帝会的一批成员,资历挺深,从金田起义之前就开始参与筹备,经历过多次战斗,比如永安突围、攻打南京啥的,基本上算是太平天国的元老级人物。

第二,秦日纲和洪秀全关系挺铁,洪需要扶持一支势力来压制杨秀清等派系。虽说秦日纲的能力不算最顶尖,但对洪忠心耿耿,因而成为洪秀全争取的人选。

第三,太平天国早期封王基本上也是为了表彰功绩,秦日纲在一些战斗中表现还算不错,比如守住永安外围水窦,把清军多次反攻赶走,这也为他封王添了一份筹码。

罗大纲:将军难免阵前死

罗大纲是太平天国早期战功浩大的将领,原名叫亚旺,是揭阳人,早年加入天地会,曾经是海上大盗。太平天国起义时,他和堂兄罗琼树带着天地会的兄弟们一块加入了太平军,被封为左二军的军师。

罗大纲在太平天国起义的早期战场上多次立下汗马功劳。在太平军转战广西的过程中,他担任先锋,冲锋在前,成功袭取永安。利用浓烟迷惑敌人,再以声东击西的策略智取永安,帮助太平天国拿下了第一座州府,也为太平天国建立了最早且休整时间较长的据点。

之后,罗大纲成功击破了被称为“铁打天下第一闸”的古苏冲,为永安的突围立下了汗马功劳。太平军攻占桂林、全州等地时,他都走在最前面,冲锋在前。进军湖南、攻占武昌、攻打南京,罗大纲的战绩也都非常出色,屡建奇功。

天京沦陷之后,罗大纲带兵攻占了镇江,为太平天国打造了天京-扬州-镇江的防御格局,功不可没。

之后,罗大纲一直在镇江跟江北大营的清军激战不休。当湘军崛起,太平天国接连败退时,杨秀清就派他去支援。

罗大纲赶到小池口,独自迎战清军,稳住了阵脚,为石达开争取了宝贵的反攻时机。不久,他在小池口和梅家洲屡次击退湘军,配合石达开成功诱使敌人深入,最终将其包围歼灭。当湘军中计被分割时,罗大纲从小池口突围,焚烧湘军的战船,差点抓住曾国藩,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扭转了整个战局。

清军称赞罗大纲“功在秦日纲之上”,说太平军每逢遇到军事危难时,总是派大纲过去。

罗大纲不仅打仗勇敢,还深得军心,他“能与众同甘苦,士卒都愿意为他效命”,在将士们中人气挺高。原本是天地会成员的他,江湖关系广泛,靠自己的能力拉拢了不少天地会兄弟和周边的山民加入太平军。在永安待了半年,他召集了三千多山民参军,还联系了天地会的“山艇军”兄弟,一起协作作战。

从早期扩军的情况看,罗大纲的成就甚至超过了首义的诸位王。在招兵买马上,他特别擅长识人用人,后来的太平军中支柱人物陈玉成,最开始也是跟着罗大纲走,被他提拔上来的。

罗大纲的能力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在镇守镇江的时候,他不仅在军事上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还把当地的社会秩序稳住,带动生产发展,治理得井井有条。

不过,罗大纲一直没有拥有封王的资格。从出身背景来看,他并不是拜上帝会的嫡系核心,而是出自天地会体系。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为纽带逐步壮大,而那些拜上帝教的老成员,地位相对更稳固。在加入拜上帝会之前,他带领的基本都是天地会的成员,后来也是通过扩军吸收了不少各个会党和天地会的成员,在洪秀全和杨秀清眼里,他算不上是核心骨干。

从地域和山头的角度来看,太平天国的高层中,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各自都养着自己的嫡系和提拔对象,像“东殿”“翼殿”那边的人获提拔的速度肯定要快一些。可在洪秀全早年的时候,受杨秀清等人的压制,连洪家和赖家的人都没法提拔,更别说轮到罗大纲了。

再说,罗大纲心思挺多,又不太跟高层的想法一样。洪秀全和杨秀清一商量定都南京呢,他竟然公开反对,说“天下还没稳,怎么能在这安了家呢?能坚持多久?”这话一出口,让洪、杨心里挺不爽的,后来他们还叫来文人写了《建都金陵论》,想压下军里反对的声音。

关于太平天国的北伐问题,罗大纲和洪、杨的看法可不一样哦。他觉得,要想北伐顺利,得先南下河南,把汴京当作主要据点。只有这样,大军才能顺利渡过黄河。不然的话,就得先搞定南方九省,确保没有后顾之忧,接着再分三路出发,最终达成在北京会合的目标。

罗大纲因为自己的建议没被采纳,大发牢骚。这种态度让洪秀全和杨秀清挺不痛快的。

要是罗大纲能坚持到杨秀清去世后,洪秀全封王的时候,估计也能拿个王爵啥的。不过可惜,这位太平天国的猛将,在1855年8月的芜湖战役中中了重弹,没多久就因伤去世了。

结语

曾国藩问起李秀成时,他挺直了腰杆,挺直了回答。对于秦日纲,李秀成坦言:“忠勇信义倒是有,但啥才华嘛,就没啥表现。”他还特别提到,秦日纲在早期带兵那会儿,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组织调度能力,可惜缺少大战略的眼光,也不太会推陈出新,打仗风格偏向保守一点。

由此可看出,在李秀成心里,秦日纲算不上“合格”呢。

一看到曾国藩提到用罗大纲的能力,想封他为王,李秀成就含糊其辞地说:“这事挺乱的,无从讲起。”

李秀成的答复既真实又带点无奈,秦日纲虽然能力一般,但凭借他的资历、与洪秀全的关系,还有早期的战绩,最终被封为王;而罗大纲,虽说战斗力强、能力全面,却因为出身不是嫡系、地域因素,再加上跟高层的意见不合,总是与王爵的头衔失之交臂。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