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阅长津湖战报后立即指示:将36个师装备转交中国同志
斯大林在看完长津湖战报后,立刻下令将36个师的装备交给中国方面的同志。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早期,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民族冲突,这场战争涉及了美国、苏联、中国等许多大国,这就是朝鲜战争。
“马上准备36个师的装备,在明年之前交给中国军队!”
1950年,朝鲜战场传来了电报,让本来看不上朝鲜战争的斯大林脸色大变,当即对手下发布了命令。
这封电报讲的是什么?斯大林怎么突然决定帮助中国军队的?
朝鲜半岛的冲突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中国和朝鲜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两国是邻国,所以在朝鲜战争之前,两国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1904年日俄战争即将开始的时候,朝鲜非常害怕,于是派李承晚去了美国,希望能按照他们之间的“友好条约”,让美国帮忙。
美国却完全不把朝鲜和那份条约当回事,一心只想统治世界。这件事也成了美朝矛盾的起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苏联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派兵帮助中国东北,很快就把日本军队赶走了,然后顺势进入了朝鲜半岛。
这个行动让远在千里之外的美军非常紧张,马上给斯大林写信,商量划分朝鲜的事情,以防止冲突发生。
苏联为了不惹事,同意了美国的建议。然而,这个建议也为朝鲜半岛的分裂种下了隐患。
这个行动让远在千里之外的美军感到非常紧张,马上写信给斯大林,商量划分朝鲜的事情,以防发生冲突。
占据上风的苏联为了避免争端,同意了美国的提议。然而,这个提议也为朝鲜半岛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1947年,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了。美国向联合国提出了关于朝鲜举行大选的建议,但苏联坚决不同意。
不久之后,金日成在朝鲜北方举行了选举,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此同时,联合国在南方支持成立了大韩民国,这标志着朝鲜半岛的彻底分裂。
1945年到1950年,朝鲜的南北两边都没有得到超级大国的帮助,所以都没有实力去打过38线。4月份,斯大林同意了老金要用武力统一朝鲜的计划。6月25日,朝鲜战争就开始了。
这时候,斯大林却犹豫不决,他到底为什么迟迟不肯表态呢?
拿不定主意
列宁认为,斯大林有两个重要的军事家特质,那就是性格强硬和心思缜密。他在政治上洞察力强,打仗时又果敢狠辣,这让他真正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
在朝鲜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朝鲜军队攻势猛烈,接连取得了不少胜利。正当他们快要赢得整个战争的时候,联合国的军队突然介入,支援仁川,这彻底扭转了战局。
看着朝鲜军队败退的局面,金日成急忙向苏联求助,希望他们能派兵支援。然而,斯大林却果断拒绝了这一请求。
朝鲜的领导人金日成对斯大林的回答感到非常困惑和沮丧。然而,对于斯大林而言,这只是他政治策略的一部分,保持观望是他这局棋的第一步。
尽管苏联在二战中赢得了胜利,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很多农场和工厂都被战火摧毁,这使得战后的生产效率大幅降低。作为“世界老大”的竞争对手,苏联迫切需要重建经济。
那时候,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都比苏联强大。虽然打仗要看整体实力,但现在苏联和美国的差距很大,所以现在不适合卷入新的战争。
所以在朝鲜战争的问题上,苏联最好的办法是保存自己的力量,看看局势怎么发展。这时中国也参与到战争中,对于斯大林来说,他又该如何决定呢?
中国参与了
苏联就像中国的“大哥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给了中国很多帮助。
1950年,毛泽东前往苏联与斯大林见面,并签订了互助条约。条约内容指出,如果一方遭遇困难,另一方需要提供军事援助。
近水楼台,朝鲜与中国相邻,中国绝对不会对朝鲜的战事置之不理。精明的斯大林肯定也明白这一点,认为中国必定会伸出援手。
斯大林在给金日成的回信中说,现在解决朝鲜战场最好的办法是向中国求援。
当时,斯大林通过大使馆向中国表达了希望中国派兵支援朝鲜的意愿。中国收到这个消息后,大家议论纷纷,毕竟对手背后站着的是强大的美国。
毛主席眼光长远,深知保护朝鲜的重要性,经过仔细分析和动员,中国领导人最后决定参与抗美援朝。
苏联提供了帮助
周总理亲自前往苏联讨论合作事宜,在经过一番艰苦的谈判之后,苏联最终同意为中国提供军事支持。
实际上,苏联认为中国是在做一件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就算帮忙也没有太大用处。而且,由于害怕惹怒美国,苏联也不敢轻易伸出援手。
所以在战争开始的时候,苏联只给中国送了一些枪和子弹这样的轻武器。在第一次抗美援朝战役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让全世界都感到惊讶。
为了进一步巩固成果,周总理又一次前往苏联进行谈判,这次的目的不再是寻求援助,而是购买所需物品。
中国通过大量贷款从苏联购入了大批军队和武器,这向苏联展示了中国参与朝鲜战争的决心。
在第二次战役取得胜利后,由于中国战线拉长,面临美军空中打击的威胁,斯大林再次伸出援手。
苏联开始同意派遣空军支援朝鲜战场,并以象征性的运费向中国“出售”战斗机。
这对我们军队帮助很大,解决了空中作战的难题。同时,也让苏联在国际上有个交代。这就是斯大林计划的真正目的。
在中国军队有了苏联的帮助后,他们在接下来的三次战役中大获全胜,消灭了十几万敌人,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军队的士气,狠狠地教训了自以为强大的美国。
美国著名将领麦克阿瑟在一场重要的战争中不愿接受失败,不顾杜鲁门的命令,最终因此失去了他的职务。
在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虽然中国军队物资匮乏、装备落后,但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围攻美军,最终赢得了胜利。
正是这场战斗,给了斯大林信心,他马上决定再运送36个师的武器装备到中国,全力支持抗美援朝。
除了提供武器和部队,苏联还派出了许多军事专家来指导中国士兵如何使用这些先进的武器。
苏联的这些行动,让原本士气就很高的中国志愿军更加如鱼得水,在战场上英勇战斗,势如破竹。到了1953年,朝鲜战场实现了停火,抗美援朝的战斗也随之画上了句号。
抗战结束后的中国
因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汗水和鲜血向全世界表明,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容小觑。
战争过后,中国的经济逐渐好转。在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还清了对苏联的债务之后,这个东方的巨兽终于开始了它的复兴之路。
中国一直记得苏联曾经的帮助,即使后来两国关系紧张,有了利益上的分歧,苏联依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引路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大哥”。
1978年,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重大决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从那时起,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加快。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从一个曾经不被看好的国家,变成了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屹立于世界之林。
现在这个时代,虽然世界上还有很多利益上的争端,但中国深深明白战争带来的痛苦,不想让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再次被破坏。所以,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最积极追求和平的国家之一。
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国家的繁荣和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有为国家奉献青春、年华乃至生命的决心。记住国家的使命,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