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克格勃”出现!普京处境无奈,心腹部门权势暴涨
2025年7月,普京签署两项关键法案:联邦安全局(FSB)正式接管全国港口船舶审查权,并自2026年起直接控制涉国家安全案件的监狱系统。 这意味着FSB不仅有权决定外国船只能否进入俄港口,还将垄断从调查、逮捕到羁押的全流程权力。 这支由普京亲手壮大的“现代克格勃”,总兵力达30万,已成为俄乌冲突中维护政权安全的终极武器。
港口成了FSB的“安检门”
根据克里姆林宫7月发布的新规,所有驶入俄罗斯港口的外国船只必须通过FSB和港务部门的双重审批。 FSB不仅拥有最终否决权,还能指定哪些港口官员参与核查流程。 这一机制直接针对乌克兰可能的“盘外招”例如利用外国船只制造爆炸或沉船阻塞航道。 此前,乌军曾于2024年8月突袭俄库尔斯克州,试图建立缓冲地带,而俄港口是油气出口命脉,FSB的介入被视作防范袭击的物理屏障。
监狱系统移交引爆争议
更激进的变革发生在司法领域。 俄国家杜马通过法案,2026年起FSB将直接管理涉叛国、间谍和恐怖主义案件的调查拘留所(СИЗО)。 这些羁押设施原属司法部管辖,移交后FSB可完全控制嫌疑人隔离、审讯环节。 例如莫斯科著名的列福托沃监狱,曾由克格勃掌控至2006年,如今重归安全部门之手。 支持者声称此举能“阻断境外渗透”,反对派则警告同一机构掌控侦查与羁押权,将导致黑箱操作常态化。
FSB权力膨胀史:从8万到30万武装
普京对FSB的扩权始于2003年。 当时他将联邦政府通讯局、边防军等机构并入FSB,使其兵力从8万激增至近30万。 2010年,FSB再获“预防性拘捕权”无需法院批准即可拘留“潜在威胁者”15天。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FSB权限进一步延伸:协调保护刻赤大桥、审查援乌物资通道、甚至跨境追捕“破坏小组”。 如今其职能覆盖反间谍、经济监控、网络战、边境守卫等9大领域,下设21个分局,年预算占俄国防开支8%。
“新克格勃”的实战困局
尽管权势滔天,FSB在战场上的表现屡遭质疑。 2023年乌军“蛛网行动”成功袭击俄本土,莫斯科数名高级军官遭暗杀,暴露FSB反渗透能力不足。 2024年库尔斯克战役中,乌军一度建立临时控制区,FSB未能提前预警。 为弥补短板,普京不断给FSB“加担子”:例如港口监管新增数千名特工,分散了反恐核心力量。 俄军事专家古德可夫曾警告:“模糊的授权标准必然导致权力滥用”。
安全帝国如何运转?
FSB的核心架构沿袭苏联模式。 其总部仍设在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与克格勃同址。 局长博尔特尼科夫直接向普京汇报,每周面谈一次。 下设9大业务局中:一局专司反间谍,监控外国情报活动;二局负责反恐,指挥“阿尔法”等特种部队;四局监控经济领域,可随时搜查企业账目;边防局统领18万兵力守卫陆海边界。 在俄乌前线,FSB的“部队安全机关”嵌入各作战单位,实时监控官兵忠诚度。
权力卡位战:军方与FSB的共生
FSB的扩张仅是俄安全体系膨胀的缩影。 军方通过“英雄时代”项目输送退役将领进入地方政府;军工复合体借冲突订单扩张产能;而FSB则垄断国内安全资源。 三者构成普京权力支柱“希拉维克集团”。 例如在乌东占领区,FSB特工主导筛选亲俄官员,军方提供驻防支持,形成事实上的共治。 但这种共生暗藏风险,地方势力如车臣卡德罗夫武装、圣彼得堡技术官僚集团的话语权被持续挤压,内部平衡正被打破。
法律“绿灯”与人权退场
支撑FSB扩权的是系列紧急法案。 2014年《反恐修正案》允许其搜查可疑人员物品;2022年《境外行动保障法》授权FSB绕过政府采购限制;2025年新法案更删除“司法监督”条款。 实践中,FSB在车臣、布良斯克等地以“反恐”为名实施通信管制,律师会见嫌疑人需特批。 俄总统人权委员会曾抗议此类法案“违宪”,但统一俄罗斯党议员科拉什尼科夫反驳:“抗议可以,但别带炸弹”。
经济与安全的悖论
FSB对港口的管控已产生连锁反应。 黑海新罗西斯克港的希腊油轮因FSB审查延误7天离港,导致租船方索赔220万美元。 俄商会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外贸船舶平均滞留时间增加48小时。 尽管官方称此为“必要代价”,但企业抱怨FSB缺乏透明标准。监狱系统移交后,涉国家安全案件羁押人数四年增长400%,羁押成本年耗8%国防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