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到底是全球第二,还是已然登顶第一?是否换个视角来看?
两把尺子,两种江湖: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国家的“钱袋子”?
被史上最严制裁围剿的俄罗斯,经济本该油尽灯枯,为何战争机器还在全速轰鸣?一个GDP总量只相当于我们广东省的国家,究竟是哪来的底气,硬扛着整个西方世界?
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一把我们不常用的尺子里。它能量出另一个世界,一个更真实,也更残酷的世界。
一把美元尺,量出的是“面子”,还是“幻觉”?
我们最熟悉的那把尺子,叫名义GDP。它简单粗暴,把一个国家所有的产出和服务,都换算成美元来计价。这把尺子很重要,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股价”,决定了你在国际上能买多少东西,你的声音有多大。
这就像一场国际派对,所有人都穿着美元这件“礼服”。你的GDP高,礼服就光鲜,你就是场子里的焦点,说话有人听,敬酒有人喝。这是金融世界的通行证,是国家力量的“面子”。
但问题是,汇率这东西太不老实。它像海上的风浪,今天把你捧上天,明天就能把你踩进泥里。国际资本的流动,地缘政治的博弈,都能让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严重偏离它的实际价值。
这就好比一个浑身肌肉的壮汉,只因穿了件朴素的布衣,在派对上就被当成了无足轻重的角色。用这把美元尺子量出来的强弱,更多的是金融层面的强弱,它能反映很多问题,却唯独可能忽略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东西——真正的家底。
另一把叫“购买力”的尺,丈量的才是真正的“里子”
于是,就有了另一把尺子,叫“购买力平价”(PPP)。它不关心你的“礼服”值多少美元,它只关心一个最朴素的问题:同样的钱,在你家里,到底能买到什么?
打个比方,在北京,100块人民币能让你吃上一顿相当丰盛的家常菜。但在纽约,同样水准的一餐,恐怕得花掉你50美元。按照汇率,50美元是350块人民币。可从“填饱肚子”这个最基本的结果来看,这100块人民币的购买力,其实并不输给那50美元。
PPP衡量的,就是这种实实在在的“过日子”的能力。它用一篮子通用的商品和服务(比如食品、住房、理发、交通)作为基准,重新计算一个国家的经济体量。它剥离了汇率的泡沫和金融的魔术,试图还原一个国家真实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成本。
这把尺子,量的不是“面子”,而是“里子”。它告诉你,一个国家真正的肌肉到底有多结实。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俄罗斯。用美元尺子量,它早已被挤出世界前十。但用PPP这把尺子一量,它赫然位列全球第四,排在日本和德国之前。这一下,谜题就解开了。战争消耗的不是美元股票,而是钢铁、石油、粮食和炮弹。这些东西,俄罗斯自己就能造,而且成本低廉。
当西方世界用金融手段锁死了它的“面子”时,却发现它强大的“里子”——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和资源内循环——足以支撑它继续打下去。他们只看到了那个穿着布衣的汉子,却没料到他一拳能砸穿墙壁。
换把尺子再看,世界早已不是那个世界
用PPP这把尺子重新审视世界,你会发现,全球经济的版图,早已发生了地壳板块般的巨变。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PPP数据显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交椅,已经换了主人。中国,以超过38万亿美元的体量,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近五分之一,稳坐头把交椅。而昔日的霸主美国,则以约29万亿美元位居第二。
这个结果,其实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更能印证我们每个人的切身感受。我们是“世界工厂”,拥有独步全球的、从一根针到一艘航母都能造的完整工业体系。我们的快递、外卖、高铁、移动支付,以极低的成本和极高的效率,编织了一张深入毛细血管的现代生活网络。
这些庞大的实体经济活动,共同构成了那个天文数字般的PPP总量。
有一个证据是不会撒谎的,那就是电。电是工业文明的血液,发电量和用电量是衡量经济肌体最诚实的指标。今天,中国的年发电量和用电量,都稳稳地是美国的两倍以上。要知道,那些耗电惊人的虚拟货币“矿场”,早已被我们清退出境。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吞噬着如此巨量的能源。
这背后,不是别的,正是规模庞大到令人生畏的工业机器,和日益电气化的国民生活。这个“电力帝国”的轮廓,与PPP榜单上的头号经济体地位,严丝合缝地对应在了一起。
同样,在这份榜单上,印度也凭借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内需市场,跃居第三。这把新尺子,揭示了新兴国家作为世界经济“压舱石”的真实分量。
第一的宝座烫屁股,我们为什么不坐?
这就带来了一个最耐人寻味的问题:既然按真实的家底来算,我们早就是世界第一了,为什么在所有官方场合,我们依然低调地沿用美元GDP的算法,反复强调自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不是谦虚,而是一种极为清醒的战略生存智慧。
王冠的代价是成为众矢之的。一旦我们敲锣打鼓地宣布自己是“世界第一”,随之而来的绝不是祝贺,而是无穷无尽的麻烦。要求你承担远超自身能力的国际责任、在各种谈判中做出最大让步的压力会铺天盖地而来。
“中国威胁论”将获得最有力的话柄,过去是“狼来了”,现在就是“狼站在了你家门口”。保持一个追赶者的姿态,是一种高明的战略模糊,能为我们争取宝贵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其次,总量是“面子”,人均才是“日子”。我们的经济总量再大,除以14亿,人均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巨大鸿沟。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依然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过分陶醉于总量的“第一”,容易让我们忽略那些仍需为改善生活而奋斗的同胞,忘记了共同富裕依然是一场艰苦的远征。国家的强大,最终要落在每个人的饭碗里、账单上和对未来的信心上。这一点,我们头脑清醒。
最后,你得在别人的棋盘上,先按别人的规矩下棋。不管我们喜欢与否,当今世界的游戏规则,依然是围绕美元建立的。名义GDP就是这个赌桌上的通用筹码和官方语言。我们要参与全球竞争,就必须先拿起这把美元尺子,熟练运用它的逻辑,才能在博弈中保护自己、壮大自己,最终才有可能去改变规则。
所以,最好的姿态,是双眼看世界。一只眼用PPP的显微镜向内看,看清我们的家底和实力,这是我们面对任何风浪的底气所在,是信心的压舱石。它告诉我们,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天塌不下来。
另一只眼用名义GDP的望远镜向外看,看清我们在全球金融、高科技和品牌价值上的短板,这是我们未来必须攻克的山头。它提醒我们,在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之后,成为一个“价值强国”的路,才刚刚开始。
里子,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面子,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只有里子足够硬,面子才能在风雨中不破。也只有面子足够亮,里子的价值才能被世界所承认和尊重。
看懂了里子与面子,也就看懂了今天的中国,和它将要走的路。